1月16日,貴州省“新時代學習大講堂”第八期在貴陽舉辦,聚焦健康扶貧政策解讀。
健康扶貧,意指通過提升醫療保障水準、實施疾病分類救治、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等手段,讓貧困人口能夠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減少生病,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
貴州第八期“新時代學習大講堂“現場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難度最大的省份,大部分地區屬於滇桂黔石漠化區和烏蒙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範圍,進行健康扶貧是決勝脫貧攻堅的必然選擇。”貴州省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處處長陳榆如是説。
2015年,畢節市赫章縣探索出了健康扶貧“赫章經驗”,即構建以新農合基本醫療保障為基礎,整合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計生救助扶助政策的健康保障體系。
由此,貴州在全省逐步推廣“四重醫療保障”制度,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通過“新農合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優惠機制補償後,自付醫療費用仍然過高影響其基本生活的,由縣級財政進行專項扶助,重點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11類人群,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養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享受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計生“兩戶”家庭成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精減退職老職工、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機會性感染者、家庭經濟困難的精神障礙患者和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以及老年人、因醫療自付費用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患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群為醫療救助保障對象。
為保障貧困人口慢性病兜底救治,貴州省于2017年7月印發了《貴州省提高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醫療救助水準促進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切實提高慢性病患者保障水準,做好簽約管理服務。
“不斷完善醫療保障機制,確保群眾看得起病。”陳榆説,2017年全省累計184.46萬人次享受“四重醫療保障”,補償金額共計34.83億元,其中深度貧困縣合計57.87萬人次,累計補償9.61億元,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
家住碧江區川硐鎮新塘村的18歲村民彭某某就是“四重醫療保障”的受益者。2017年,他因輸尿管積水,在銅仁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共在院39天,醫療總費用74592.08元,通過新農合補償33762.52元、大病保險補償13235.65元、民政醫療救助10336.36元,再加上醫療費用兜底救助的16257.55元,最終僅自費支付1000元。
與此同時,貴州省針對13種大病貧困患者和36種慢性病患者進行了有效的分類救治。患13種大病的貴州貧困患者,按照“三定兩加強”的原則進行救治,實現救治費用全額報銷;針對36種慢性病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家庭,積極開展簽約服務,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公共衛生、慢性病管理、健康諮詢和中醫干預等綜合服務。
“要切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確保貧困地區群眾看得好病。”陳榆表示,下一步貴州將加快補充人才短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水準。(作者 胡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