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首例“貫入式大體積嵌岩拱座基礎”大橋建成投用
2018-01-18 10:40:14  |  來源:中新網  |  編輯:羅奇波

  16日下午,隨著一列動車組測試列車從夜郎河特大橋呼嘯而過,代表著世界首例“貫入式大體積嵌岩拱座基礎”大橋已建成投用。

  夜郎河特大橋全長1120.8米,為一跨370m鋼筋混凝土提籃式拱橋,橋梁軌底標高714.792米,溝底標高505.1米,是渝貴鐵路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

  記者通過手機計時器測試,動車組測試列車從橋頭至橋尾,僅用20多秒,但這20多秒卻耗費了4年的建設工期。

  中鐵一局渝貴鐵路土建八標項目技術負責人余海介紹,因夜郎河特大橋橋址區屬於低山構造剝蝕溝谷地貌,施工區域地形陡峭,拱座施工集高邊坡、深基坑、大斷面、斜度大於一體,施工難度及安全風險大。

  因沒有成熟施工經驗可借鑒,為克服大橋拱座開挖出渣難問題,經過1年多時間的摸索試驗,諮詢不同行業專家,大橋主拱基礎最後採用全斷面加預應力錨索的施工工藝開挖。

  記者在現場看到,夜郎河特大橋佇立在溝谷縱橫的山巒疊嶂間,站在高處眺望,整座大橋宛如一條長線劃過天際,而橋底的拱座猶如一個菜籃子的提手一般,斜插進兩側陡峭的岩壁內。

  余海説,拱座基礎採用“貫入式大體積嵌岩樁基礎”,嵌入山體有47米深,拱圈底寬41米到頂部收縮成14米,設計屬於世界首創。基礎採用傾斜嵌岩單樁,既能滿足拱橋結構受力,又能減少材料用量節約投資。

  據介紹,夜郎河特大橋除了拱座基礎設計採用“貫入式大體積嵌岩樁基礎”外,拱座基礎施工採用橋梁深基坑開挖理論,隧道初期支護加路基邊坡預應力錨索支護理論綜合支護,也為世界首創。

  地處中國西南內陸的貴州省,峰巒疊嶂、河谷深切,山地和丘陵佔國土面積97%,素有“地無三里平”之稱,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讓貴州成為橋梁的“海洋”,堪稱“橋梁博物館”。

  如今,在貴州崇山峻嶺、溝壑縱橫的喀斯特地貌上,北盤江大橋、壩陵河大橋等世界級橋梁拔地而起,橫臥江河,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周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