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1月26日上午,貴州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貴陽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會上,貴州省代省長諶貽琴作政府工作報告。她指出,今後五年,要更加奮發有為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實現九個新跨越。
實現決勝同步小康新跨越
諶貽琴指出,要以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為重點,完成投資388億元,到2019年建成通組硬化公路9.7萬公里,100%的村民組通硬化路。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管理,堅持以崗定搬以産定搬,完成187.7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實現搬遷戶每戶1人以上穩定就業創業,與當地居民共同享受教育醫療社保等待遇。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三農”發展新跨越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縣為單位全面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物流配送網點全覆蓋,集中供水率超過90%,每千農業人口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數達到全國平均水準。用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政策,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加強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培育專業合作社6.5萬個、農業龍頭企業500戶,“雙超村”達到200個。大規模調整種養結構,改變種玉米的傳統,經濟作物佔種植業比重、生態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分別提高到70%和30%,農産品加工與農業總産值比提高到1.8左右。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管控修復,農村飲用水水質全部達標、中心村污水全部集中收集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0%、無害化廁所全覆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轉型發展新跨越
大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大力推動“雙千工程”、“十百千萬計劃”。産值千億元級産業集群超過10個,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航母”。大力推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成省屬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國有資本85%以上集中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90%以上集中到百億元級大企業大集團。
實現大數據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新跨越
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進培育帶動作用強的大數據企業,在北斗導航和智慧終端、智慧機器人、智慧運載工具等領域取得突破,推動華芯通高端伺服器晶片産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年均增長20%以上。加快大數據與政府管理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打造“數據鐵籠”,全面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大數據發展與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深度融合,完成城鄉光纖到戶改造,實現4G網絡全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網。
實現發展支撐能力提升新跨越
構建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公路總里程超過24萬公里,鐵路總里程達到4300公里,形成貴陽至周邊省會城市及泛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2—8小時高鐵交通圈,市州高鐵全覆蓋。加快“一樞紐十六支”民用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高等級航道超過1000公里。建成一批多式聯運零距離換乘交通樞紐。構建保障有力的現代水利網。建成夾岩、馬嶺、黃家灣等骨幹水源工程,市州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0%,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構建安全可靠的能源基礎設施網。形成堅強的220千伏地區網架,建成“三橫一中心”500千伏主網架,加強地方電網建設,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建成西南地區成品油戰略儲備基地,縣縣通天然氣管道、鄉鎮供氣全覆蓋。推進清潔能源汽車充電充氣設施建設。
實現統籌城鄉區域民族地區協調發展新跨越
構建佈局合理的城鄉空間格局。以貴陽市和貴安新區為龍頭,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周邊中小城市為支撐,提高黔中城市群發展品質。構建實用便捷的服務功能格局。優化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佈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5%,縣城燃氣普及率提高到80%、路網密度提高到每平方公里6.5公里,每萬城鎮人口義務教育學校規模、衛生機構人員數達到國家標準。發展城市快速交通、立體交通,推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構建文明高效的城鎮治理格局。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5%和85%。構建統籌協調的區域發展格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創建,支持3個自治州等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實現美麗貴州建設新跨越
堅持鐵腕治污,推進城市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加強黑臭水體治理。築牢綠色屏障,完成營造林2000萬畝,治理石漠化5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28萬平方公里。壯大綠色經濟,完善生態旅遊融合發展機制,開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超過50%。健全生態文明制度,提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影響力,深化綠色發展國際交流合作,持續發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貴州聲音。
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跨越
造體制機制新高地,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深化畢節試驗區改革。打造對內對外開放新高地。融入“一帶一路”,推進“南向通道”建設,建設一批加工貿易承接轉移基地。設立一批開放口岸,建成貴州(雙龍)國檢試驗區,推進離岸服務外包發展,推動人員跨境流動便利化。
實現增進民生福祉新跨越
實施城鄉居民增收和專項激勵計劃,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左右和10%左右。讓人民享有更充分的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75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4.2%以內。讓人民享有更滿意的教育,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師德師風建設。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2年。讓人民享有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人民享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建成一批重大文化設施,創作一批文藝精品,實施一批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建設一批文化産業園。(文 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