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多彩氣韻 顯貴州精神
2018-02-15 18:13:27  |  來源:貴州日報  |  編輯:石麗敏

  原標題:展多彩氣韻 顯貴州精神——央視春晚貴州分會場之“最”

  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的央視2018春節聯歡晚會將在今晚揭開神秘面紗。近段時間以來,黔東南肇興侗寨成為整個貴州乃至全國觀眾關注的焦點。作為本次央視春晚的分會場之一,從演職人員的排練過程到整體節目的設計呈現都創下了多個之“最”,集中展示了多彩貴州的氣韻和精神。

  “最多”演出人數

  貴州分會場將有3000名演員直接參與節目的錄製,專業演員僅佔100人左右,其餘均為當地的群眾演員,其中年齡最小的僅4歲,最大的50多歲,這也是央視春晚設置分會場以來參與錄製人數最多的一次。

  黔東南百姓能歌善舞,導演組到當地考察時就發現了這一特色,並決定讓當地群眾參與到錄製中來。為了能參加錄製,不少群眾演員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有的甚至是整個寨子的村民全體出動,或是一家老小集體參與。

  “最大”侗寨展風采

  本次分會場的舉辦地——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的美譽。全寨有1012戶、4146人。2001年,肇興侗寨鼓樓群被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2003年,肇興侗族文化保護區被列為全國首批民族民間文化重點保護工程試點之一;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2007年,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多項榮譽加身的肇興侗寨集中體現了貴州紮實推進精準脫貧的碩果。

  “最重”演出服裝

  精美絕倫、寓意豐富的服裝是貴州少數民族的一大特色。為了更好地向全國觀眾展示服飾之美和精絕銀飾,70名臺江苗族姑娘將自己的嫁衣帶到了貴州分會場的舞臺,排練時也堅持穿著全套盛裝上陣。據了解,這些嫁衣在她們出生時便由母親著手準備,由當地銀匠精心打造而成,每件衣服重達三四十斤,每天僅穿衣時間就要將近4個小時。

  “最多”自備服裝

  此次參演貴州分會場的演員們,有70%都自備了盛裝和銀飾。貴州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盛裝,服裝上的圖案和銀飾的形狀都有特殊的意義。演員們想通過春晚舞臺,展示自己最美的形象、最幸福的笑容。在他們看來,帶自己的盛裝和銀飾參加春晚演出更有特別的意義,更能展現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

  “最多”非遺展示

  巧奪天工的鼓樓、工藝精湛的銀飾和刺繡、侗族大歌、錦雞舞……這些早已聲名在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因央視春晚貴州分會場再度引起熱切關注。貴州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大省,僅黎平縣就有19個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項目,作為侗族村寨標誌性建築的鼓樓已被收錄到央視春晚大美黔東南VR宣傳片的鏡頭之中,將在春晚開始前進行播放。而早已唱遍世界的侗族大歌,以及來自臺江縣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舞龍噓花”等也將在現場亮相。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將在短短7分鐘內展示其獨特魅力,書寫絢麗的民族文化畫卷。

  “最多”非遺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厚,非遺傳承人的數量也不少。本次參與演出的群眾演員不僅人數眾多,其中不少人都“身懷絕技”,他們都是各村寨精挑細選的民族歌師、民族工藝匠人和各類非遺傳承人等民間“高端人才”。央視春晚貴州分會場導演組負責人介紹,採用大量非遺傳承人、民間歌師和民族工匠,就是希望借助春晚的平臺,將這些因地域限制而不能廣為傳播的傳統民間文化傳播得更遠。

  “最小”群眾演員

  本次參演群眾演員中,年齡最小的不到四歲半,這位小演員叫盧安琪,是侗族大歌表演隊中的一名成員。進駐貴州分會場以來,她和其他演員們同吃同住,一同排練,表現出超強的毅力。

  盧安琪是黎平人,從小在侗族家庭長大,能歌善舞,從幼兒園的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群演中的一員。由於父母要工作,奶奶在現場照顧她。奶奶怕她凍著,每天給她穿5條褲子、7件衣服,小安琪告訴奶奶:“雖然很冷,但是我不哭。我要做媽媽的驕傲!”(作者:彭芳蓉 趙相康 龐博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