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麗芳 通訊員 張利軍):初春時節,氣溫逐漸回升,走進黔西縣雨朵鎮土城村,不少村民揮鋤舞鎬,正在熱火朝天種植“搖錢樹”,據介紹,該鎮將於3月初種植共5000畝脆紅李。
栽種現場,農技講師就脆紅李種植方法、病蟲害防治、底肥要求、種植深度、行距、株距等進行了講習和示範,這是該鎮“調結構、興産業”的一個縮影。
據悉,該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擴大高效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的要求,利用春耕生産的有利時機,堅決打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分別在土城村種值脆紅李600畝、老君關社區800畝、蒿枝村1200畝、平壩村900畝、雷家寨社區500畝、扯泥村1000畝。
“種包谷,老百姓一年苦到頭,勉強糊得著嘴,要脫貧,還得從因地制宜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特色産業上做文章。”土城村支部書記阮龍漢説。
此外,為確保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紮實有序推進,該鎮還邀請種子、種植、質檢等方面專家,結合地形、土壤等實際情況,將原來種植玉米的坡耕地、旱地全部改種脆紅李,並套種蔬菜、辣椒、大豆等矮桿作物,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引導農民吃生態飯、走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