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貴定實施“六個一批”工程加快脫貧攻堅
2018-02-27 11:13:20  |  來源:貴州日報  |  編輯:羅奇波

  內外合力,上下一心。從城市到山鄉,從機關幹部到村組群眾,從縣委、政府領導到村幹部,有來自省城的單位,也有來自廣東的“親戚”,勁扭成一股、力往一處使......這是貴定縣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如火如荼場面。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新年伊始,2月11日,貴定縣委召開脫貧攻堅2017年度總結表彰暨2018年工作大會,當天就制定2018年的工作方案,具體事項具體到人,脫貧任務每個單位、每個人都有,具體措施詳細又可行。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貴定縣要求,不漏一人,不少一戶,確保今年底按時完成制定的目標任務。

  新年新氣象,新時代新征程。貴定,脫貧攻堅時時刻刻在路上……

  貴定茶産業,已經成為群眾致富的“寶貝”。

  “我將繼續深入群眾,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找好發展之路,謀實發展之策,從根本上增加群眾收入,讓群眾生活富起來,滿意讚起來!”2月11日下午,在貴定縣脫貧攻堅2017年度總結表彰暨2018年工作大會結束後,獲得表彰的盤江鎮黨委副書記楊先瑞暗暗下了決心。

  去年,貴定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産業扶貧和思想扶貧齊抓、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同步,以物質扶貧“六個山”、思想扶貧“三做到”、情感扶貧“三加強”、扶貧結果“四個好”的“6334”工作法為抓手,深入推進“春季攻勢”“夏季比武”“秋季攻勢”等行動,紮實推進扶貧開發各項工作。2017年,貴定縣全面完成貴州省、黔南州下達的16個貧困村出列、11484名貧困人口脫貧目標,貧困發生率下降到7.9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準穩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脫貧攻堅再戰告捷。

  當天,貴定縣各級領導幹部、第一書記或主任助理、聯親幫扶責任人和村、組幹部,均簽訂《2018年度脫貧攻堅承諾書》。其目的是為著力構建脫貧攻堅“人人有責、人人擔責,個個負責、全力攻堅”的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環環承擔責任,確保2018年貴定縣順利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退出。

  今年,該縣將深入實施“發展産業脫貧一批”工程。以茶葉、刺梨、蔬菜、水果、生態畜牧業及特種養殖業等為主導産業,打造“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優先扶持貧困戶,積極探索財政扶貧資金項目“三變”改革,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實現農業産業到村到戶;以鄉村旅遊與産業扶貧相結合,建立完善“三變”改革項目的利益聯結機制,明確貧困戶在産業項目中的利益,分享産業發展紅利,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同時,深入實施“就業扶持脫貧一批”工程,依託老乾媽集團、百卓鞋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進駐,建立縣級就業扶貧信息報送及反饋機制,以職教培訓為平臺,積極推進實施農村貧困家庭1戶1人轉移就業或自主創業,切實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公益性崗位安置的,符合一人、安置一人,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深入實施“易地移民搬遷脫貧一批”工程,圍繞“全縣35個貧困村、50戶以下(含50戶)通硬化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難度大、成本高的自然村寨,居住在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或者其他主體功能不能開發的困難村寨,有針對性地開展易地移民搬遷,通過各種措施確保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深入實施“教育扶持脫貧一批”工程,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按照“精準資助、應助盡助”的原則,完善我縣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打好“保、免、幫、捐”等幫扶、資助組合拳,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全面提高全縣農村貧困人口受教育水準。深入實施“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工程,立足“精準脫貧、保障基本”的原則,認真開展低保提標核查,將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兜底救助範圍,通過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系統中暫時不能脫貧的符合享受低保待遇條件的貧困戶,按低保認定程式納入低保兜底範圍,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則退”,對具有勞動力的農村低保一般保障戶通過低保救助、産業扶持等方式脫貧。

  根據貴定縣出臺的《貴定縣2018年貧困縣脫貧摘帽退出行動方案》,到2018年底,該縣貧困人口基本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減少貧困人口15060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86%,35個貧困村出列,退出滇桂黔集中連片貧困縣。(作者 張發揚高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