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余留芬過得“緊鑼密鼓”。
“今天已經是第6場採訪了。”她走到哪,都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她是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是盤州市淤泥鄉岩博聯村黨委書記,還兼任岩博酒業董事長。
黨的十九大期間,余留芬“火”了一把。她在習近平總書記面前“推銷”起家鄉生産的火腿和白酒。
那場對話,讓余留芬和村民們苦惱許久都沒打開的市場知名度,剎那間豁然開朗。
看似偶然的舉動,換來了必然的收穫。
人民小酒,家喻戶曉。兩個月,銷售6800余萬元,這個數據,相當於過去一年的6倍。於是,口袋的分紅變多了,村民的就業保障了,村子的發展紅火了。
於是,村民們將余留芬圍攏起來,大家商量著寫下感恩、寄往北京。
大年三十,習近平總書記給岩博村的鄉親們捎來了“新年禮物”。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轉達習近平總書記對岩博村鄉親們的新年祝福中説:“寫給總書記的信收到了,得知村裏的白酒、火腿産業日益興旺,有望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總書記非常高興。總書記祝鄉親們新春愉快,萬事如意,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
“沒奢望過總書記能回復,他每天有那麼多大事要事要辦……”每談至此,余留芬的語氣裏有濃得化不開的感恩之情。
看似偶爾的回復,飽含著必然的深情。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份人民情懷,于細微處展示著領導幹部的親民、愛民、為民,始終令余留芬受教。
在貴報傳媒兩會演播室中,主持人試探著問余留芬:“做這麼多,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外人都説‘人民小酒是余留芬家的酒’,其實大部分股份都是村民的,我的股份只有3.7%。”余留芬起初回答不知道,頗有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感覺。她卻自然而然地做完一件事,又接著做下一件事……
“可能是村民的信任和肯定吧。你們看,現在所有的光環都在我一個人身上,其實我身後有一大幫人,全部是他們支撐起來的。”余留芬講出了埋在心裏不少時日的感受。
這正是余留芬捨不得也放不下的“一體兩面”——在人民當中。
“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成為改天換地的偉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成為她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思考問題的方向。
看似偶然的獻詞,傳遞著必然的堅守。
她知道,農民自身素質提升問題已迫在眉睫。“鄉村振興要長遠要鞏固,老百姓的綜合素質提升和思想意識轉換就是必然的。”余留芬從教育經費和固定培訓等方面做出分析、準備提案。(記者 鄒晨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