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任務,其中,‘玉米調改’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也是廣大農民的關注焦點。”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天金融集團董事長羅玉平,就“玉米調改”這一熱點話題和記者展開深入交流。
羅玉平説,農業部相關文件曾明確,“鐮刀彎”地區是“玉米調改”的重點區域,貴州也在其中。羅玉平認為,就西部地區而言,“玉米調改”目前存在三方面問題:土地多、時間短,“玉米調改”的任務重,一些幹部畏難情緒大,農民調改配合度低;全國層面目前沒有出臺針對“玉米調改”的補貼和傾斜政策;財政缺位、金融錯位,“玉米調改”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場機制保障。
如何破題?羅玉平思考多時:通過金融補位、長效造血,全力支持西部地區“玉米調改”。
建立“玉米調改”産業發展基金,定向支持龍頭企業以“一鄉多業”“一業多鄉”等方式實現規模種植、高效種植,帶動“玉米改種”農戶脫貧致富。羅玉平舉例:“如出臺政策,鼓勵、支持、引導財政資金、社會資本、金融機構成立‘玉米調改’産業發展基金。基金重在導入龍頭企業,基金投向包括規模優勢特色種植業、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旅一體優勢項目等。”
建立農戶基礎信息大數據系統,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為農戶提供季節性生産資金支持,增加“玉米改種”農戶的生産性收入。羅玉平認為,可通過推進普惠金融進村入戶、構建農村信用體系,幫助解決生産資金、小額資金週轉問題,幫助建立信用檔案,推廣“訂單貸”“誠意貸”等特色金融産品,為農戶提供精準服務。
將精準脫貧與“玉米改種”相結合,打造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化解資金、技術、市場三大痛點,解決“玉米改種”農戶“種難、賣難”問題。羅玉平支招: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平臺+農産品基地直採方式,建立幫扶合作機制;通過金融造血,解決資金之難;通過精準幫扶,提升農業經濟發展品質。他提出,構建“金融企業+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聯結機制,推廣“生産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産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産銷模式,切實助農、惠農。
“以‘玉米調改’産業發展基金為樣板,實現扶貧産業基金的市場化、資本化,打造金融精準脫貧模式。”提及産業發展基金,羅玉平信心滿滿,表示相信通過“農産品+農産品銷售端+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連接,可推動金融資源下沉,服務千萬農戶,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助力西部地區脫貧攻堅。(記者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