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黔留學生歡慶“瀾湄周”:願講好“貴州故事”
2018-03-21 15:27:12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羅奇波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麗芳):2018年3月19日至25日為首個“瀾湄周”,3月20日,貴州省外事辦聯合貴州大學共同舉辦2018年“瀾湄周”活動,組織來自湄公河沿線國家的20余名在黔留學生前往貴州省惠水縣好花紅村考察新農村建設情況,並舉行貴州扶貧經驗交流會。留學生們紛紛表示,回國後將講好“貴州故事”。

  (已審核、要聞)在黔留學生歡慶“瀾湄周”:願講好“貴州故事”

  交流會現場(攝影 楊麗芳)

  據悉,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簡稱瀾湄合作)是由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國共同主導、攜手推動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自2016年3月全面啟動以來,發展迅速,成果豐碩。

  來自湄公河沿線國家的20余名在黔留學生在惠水縣好花紅鎮一路考察,時不時停下拍照留念。多位留學生還在當地布依族的特色古屋中做出“美人靠”姿勢拍照,並嘗試了一些農具的使用,比如推磨等,一行人中常常傳出歡笑聲。

  (已審核、要聞)在黔留學生歡慶“瀾湄周”:願講好“貴州故事”

  留學生嘗試“推磨”(攝影  楊麗芳)

  在隨後的交流會上,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尹靜玨對貴州省脫貧攻堅的具體情況、措施等做了詳細介紹,貴州省相關瀾湄合作項目負責人桑維鈞教授就貴州擬利用山地特色農業助推瀾湄地區減貧的瀾湄合作項目做了情況介紹,留學生們一邊聽一邊認真記錄,增進了他們對瀾湄合作的了解。

  (已審核、要聞)在黔留學生歡慶“瀾湄周”:願講好“貴州故事”

  多位留學生在當地布依族的特色古屋中做出“美人靠”姿勢拍照(攝影 楊麗芳)

  隨後,多名留學生就“瀾湄周”活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來自老撾的周思偉是貴州大學的第一批留學生,2009年來到貴州大學讀本科,回國工作後又再一次來到貴州大學讀研,在他看來,接近10年的時間,貴州的交通、城市建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貴州在農業發展上比老撾發達很多,因為不僅有政策的支持,還有技術上的支撐,老撾在農業上都是靠自然生産和引進國外的技術,所以比較低産,我希望能把貴州發展農業的經驗帶回去。”

  “在貴州讀書的這幾年去了貴州很多地方,大部分都是農村,越南那邊很缺乏化肥,我就在這邊尋找適合我們那邊的化肥。”談及在貴州的學習生活,來自越南的範式翠花興奮地説,“之前對瀾湄合作也有一些了解,是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國共同主導、攜手推動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主要是促進交流與合作。也希望我們自己能在貴州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回到我們國家去進行傳播。”

  (已審核、要聞)在黔留學生歡慶“瀾湄周”:願講好“貴州故事”

  留學生在考察時拍照留念(攝影  楊麗芳)

  據介紹,貴州省下一步擬申報瀾湄合作基金項目,其中,貴州大學桑維鈞教授擬申報“通過發展山地特色農業,促進瀾湄地區減貧項目”,該項目實施單位為貴州大學,將依託貴州省農科院、貴州科學院生物所、雲南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深圳大學中國特區經濟研究所等單位的技術力量,與泰國皇太后大學、清邁大學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合作,在瀾湄流域開展貴州省山地特色農業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重點包括貴州特色辣椒品種在瀾湄流域的栽培與示範、珍稀食用菌在瀾湄流域的示範與推廣、紅心獼猴桃在瀾湄流域的引種示範、金釵石斛在瀾湄流域的示範栽培以及中國西南地區特色農業技術在瀾湄流域實施的經濟效益評估。

  貴州省外事辦亞非處處長盧瀟瀅説:“此次’瀾湄周’活動旨在增進湄公河沿線國家在黔留學生對瀾湄合作的了解,提升他們的瀾湄合作意識,為在黔留學生講好’貴州故事’、’瀾湄故事’、’中國故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