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項目觀摩會上 省委書記給他們點了讚!
多彩貴州網  2018-05-10 09:33:03

  一個是坐落在産業園區中心地帶的新型社區,衛生院、幼兒園、平價商店、山體公園應有盡有。不僅如此,社區還引進企業把工廠建在了安置點,提供了3000個崗位,讓搬遷戶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一個是別墅成片、花果飄香的新農村,戶戶種植金刺梨,家家修建小別墅,組組連通水泥路。十年時間,村民人均收入從1928元到如今突破了12000元。

  5月9日,2018年貴州省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啟動,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率領的第一觀摩組深入安順實地觀摩。

  這一邊易地扶貧搬遷歡天喜地,家家戶戶洋溢著搬遷的喜慶與熱鬧;另一邊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一派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新氣象。

  一路觀摩,一路精彩。觀摩團代表們頻頻點頭,認為“西秀經驗”成效明顯,值得推廣。孫志剛更是直接點讚,對西秀區城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和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新農村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副頭條)項目觀摩會上 省委書記給他們點了讚!

在西秀區城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457戶6713人已全部搬遷入住

 

  樓上安居樓下就業 搬遷貧困戶圓了“安居夢”

  2018年4月24日,安順市楊武鄉石平村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教熊領著一家六口人歡天喜地地搬到了西秀區城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彩虹社區,住進了盼望已久的新房。

  環境優美的小區,一棟棟潔白的斜頂住宅樓拔地而起,排列整齊。120平的新房,房間內沙發、電視機、電磁爐、茶几等一應齊全。

  一家人擠在祖輩傳下來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木質危房中過了幾十年,如今住上了寬敞的樓房,張教熊一家的生活因易地扶貧搬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區學校、衛生院、超市啥都有,生活便利,而且離安順市區不遠,出行也很方便,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樣的房子。感謝黨的好政策,不僅讓我們挪出‘窮窩’,還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提起現在的生活,張教熊高興得合不攏嘴。

  如今,1457戶6713人已全部搬遷入住,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13戶6500人。

(副頭條)項目觀摩會上 省委書記給他們點了讚!

西秀區引進了江西泰然紡織廠入駐彩虹社區,為搬遷群眾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

 

  群眾不種地,生活怎麼辦?西秀區根據政策給予貧困戶人均1500元的臨時生活救助金,讓搬遷農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且同步做好搬遷農戶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的流轉、開發、經營工作,既增加搬遷農戶資産性收入,又解決搬遷農戶後顧之憂。

  為解決搬遷群眾就業,西秀區還引進了江西泰然紡織廠入駐彩虹社區,1.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可為搬遷群眾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過去,45歲的吳銀妹常年在家種地,家裏地少,種的蔬菜瓜果只夠自給自足。搬到彩虹社區後,吳銀妹就到了社區的紡織廠上班。

  “一個月工資有1800元,從家裏到工廠走路幾分鐘,我們也像城裏人一樣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養家了。”吳銀妹高興地告訴記者。

(副頭條)項目觀摩會上 省委書記給他們點了讚!

搬遷群眾在紡織廠務工,真正實現了樓上安居樓下就業

 

  在彩虹社區觀摩後,孫志剛對西秀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給與了肯定。“彩虹社區辦得很好,既有社區又有園區還挨著城區,公共服務、産業園區、衛生院、學校都有,考慮得非常週到。”

  了解到社區還解決了搬遷貧困戶就地就業,孫志剛説,“我們要給這個社區點讚!”

  

(副頭條)項目觀摩會上 省委書記給他們點了讚!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與大壩村村支書陳大興親切交流

 

 

  轉方式、調結構 小小刺梨果綠了山頭富了農戶

  5月9日下午,觀摩組一行來到貴州十大最美鄉村之一——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進入村中大道,兩旁一座座大氣的藍瓦黃墻別墅錯落有致的掩映于青山綠水之間。

  難以想像的是,過去,缺水少地的大壩村長期以來都頂著“省級二類貧困村”的帽子,2008年人均年收入僅1928元。“危房冷風穿、破墻破瓦一爛攤。”曾是大壩村的真實寫照。

  2008年,在當地政府的産業政策扶持下,在村支書陳大興的示範帶動下,大壩村成立合作社,種植了2300畝刺梨,同時建起育苗大棚,年育刺梨苗數百萬株,成為安順種植最早、規模最大的金刺梨種植基地。金刺梨也讓大壩村真正找到了一條穩定的致富之路,成了貧困戶們的“搖錢樹”。

  在陳大興的帶領下,大壩村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圍繞金刺梨種植,逐步帶動林下雞、經果、雷竹、蓮藕、大閘蟹等種養殖産業,並成立大壩金刺梨酒業公司,延長産業鏈佈局,通過務工形式先後帶動374戶1564人參與就業增收奔小康,帶動全市20余萬畝金刺梨種植,20000農戶(其中6000余戶貧困戶)種植金刺梨增收。

(副頭條)項目觀摩會上 省委書記給他們點了讚!

大壩村成立了大壩金刺梨酒業公司,延長産業鏈佈局,通過務工形式先後帶動374戶1564人參與就業增收奔小康

  進入五月,刺梨花開,白中帶紅,素雅清馨;金秋時節,刺梨樹上挂滿了金燦燦的刺梨,金黃圓潤,營養豐富。

  “夏天到了,上千的重慶市民前去消夏避暑,一住就是數月,依託刺梨園,能不能讓遊客進大壩?”看準商機,陳大興當機立斷,號召村民建新村,發展鄉村旅遊。

  如今,大壩村戶戶種植金刺梨,家家修建小別墅,組組連通水泥路,鄉村美了,百姓富了。

  “大壩村種刺梨、做果酒、搞旅遊,擺脫了過去傳統的種植模式,轉方式、調結構,發展集體經濟,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別墅,我們應該為這個村點讚!向陳大興表示感謝。”孫志剛説。(作者  程曦 徐昆)

編輯:羅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