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多彩貴州又迎來一個旅遊旺季,來自國內外的遊客接踵而至,避暑遊歷、暢享清涼。近年來,我省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全景式規劃、推動全産業融合、優化全方位服務,打造世界級旅遊精品,催生“旅遊+”多業態産品,打造品質更優、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的山地旅遊大省和全域旅遊示範省。“確定一個主題,熔鑄一個亮點,打造一個精品。”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自2006年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二屆,旅發大會已經成為促進旅遊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助推器,並推動貴州旅遊業實現了高速發展、跨越發展。2012年到2017年,到貴州旅遊人數從每年2.14億人次增長至7.44億人次,增長了247%。2017年,全省旅遊總收入7116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建設山地旅遊大省、打造國際山地旅遊目的地,實現旅遊業的井噴式增長,讓貴州“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品牌越來越響亮,貴州開啟了多彩貴州旅遊新時代。“旅遊+大扶貧”:帶動百萬農戶增收脫貧每到夏天,成千上萬的重慶等都市人就像“候鳥”一樣飛到遵義市桐梓縣婁山關村,帶熱了村裏的鄉村旅遊,吃飯住宿一體化服務,外帶當地藤編、豆腐乾等特色産品,一大批村民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婁山關村只是貴州鄉村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有統計表明,我省旅遊資源60%以上分佈在相對貧困的鄉村。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貴州省發展旅遊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要求確保“十三五”期間,通過旅遊發展助推全省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旅遊是扶貧的翅膀,扶貧是旅遊的戰場”。按照省委、省政府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統一部署,貴州將山地旅遊作為産業扶貧的重要渠道,走出了一條優質旅遊、高效旅遊、綠色旅遊、滿意旅遊、智慧旅遊為支撐的山地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即將在黔東南州召開的第十三屆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以“發展鄉村旅遊助推脫貧攻堅”為主題,旨在做大做強以山地民族文化為特色的文化旅遊業,把鄉村旅遊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確保旅遊業旺季更旺,幫助更多貧困人口通過旅遊發展脫貧。旅遊扶貧,正以其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的産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帶動作用,成為貴州脫貧的生力軍。2018年,旅遊扶貧的目標是確保帶動28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旅遊+大生態”:綠水青山變成座座金山從古到今,從江縣岜沙苗寨的岜沙人從不濫伐一顆樹木。“生命樹”是岜沙人生命的象徵,“生也一棵樹,死也一棵樹。”當地的老人説,是茫茫的大森林保護了岜沙祖先,是樹木讓岜沙人得以生存並繁衍。而今,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民風民俗每年吸引80多萬中外遊客前來岜沙旅遊體驗。“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我們的金飯碗。”銅仁梵凈山下開旅店的李潔説。7月初,梵凈山成功申遺,這是我省繼“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國丹霞”——赤水、“中國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後第4處世界自然遺産地,也是我省首個獨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産項目,貴州成為我國世界自然遺産數量最多的省份。今年6月發佈的《2017年貴州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貴州9個中心城市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6.5%、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人們實實在在享受了生態帶來的紅利。2017年,貴州成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用實踐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貴州做好生態保護,發揮生態優勢,綠色建設、綠色管理、綠色出行、綠色服務優勢,用綠色環保的循環經濟理念發展旅遊産業。“旅遊+大數據”:數據智慧助力産業騰飛5月24日,2018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期間,中國旅遊研究院和馬蜂窩旅遊網共同成立的“自由行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正式落地貴州,標誌著貴州大數據與旅遊産業融合的又一重大項目正式啟動。省委、省政府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做好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的“長板”,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大數據手段和“互聯網+”作為重要支撐,把智慧旅遊、旅遊大數據、“互聯網+”作為重要手段,推動貴州旅遊業爆髮式增長。“貴州哪好玩活動多、哪交通擁擠,遊客從哪來又喜歡貴州哪?”在貴州旅遊“井噴式”增長的大環境下,這些關於旅遊的吃住行遊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一一呈現在大眾面前。今年4月發佈的《貴州省“全域旅遊融合應用專項行動”計劃》,明確運用數據的智慧旅遊,為貴州旅遊升級增加新的動力。運用大數據發展旅遊,是貴州集約化、綠色發展旅遊産業的智慧體現。第十三屆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將充分展示我省有效推動旅遊産業扶貧,發展鄉村旅遊的成果,國內外嘉賓將再次見證貴州旅遊産業發展的歷程。7月15日,2018“跑貴州”系列賽(修文站)“行知修文·心凈桃源”山地馬拉松賽在修文縣農業嘉年華鳴槍起跑,來自國內外的2000余名運動員參賽。該賽道總長約21公里,周邊山青嶺秀、風光旖旎,參賽者充分感受到“人在畫中跑”的愉悅。(記者 楊靜 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