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項目在紫雲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很多人來問我,承包藍莓林管理一年效益如何,我告訴他們比幹什麼都強!”因為去年首吃返租倒包“螃蟹”,55歲的貧困戶于先江今年成了硐口村紅人。
于先江家有6口人,為了贍養2位老人和供2個孩子讀書,以前,他都在外面打工。能回到家門口務工掙錢,得益於村裏的貴州百靈生態藍莓園。
貴州省“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2015年底打響後,貴州百靈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貴州宜博經貿有限責任公司響應號召,進駐全省深度貧困縣紫雲自治縣板當鎮硐口村,投資打造貴州百靈生態藍莓園,採取“公司+園區+貧困農戶”模式,通過三個階段將貧困農戶改變為工人、將工人轉變為股民、將股民變成主人,唱響帶動貧困農戶脫貧的藍莓産業“三部曲”。
“第一階段從2016年開始,我們流轉農戶土地種植藍莓,同時雇用農戶到藍莓園務工。”貴州百靈生態藍莓園負責人陳鵬告訴記者,藍莓園2017年初步建成,從2018年開始根據農戶自願,採取“反租倒包”模式承包藍莓林給農戶管理5年,把農戶變為工人。
村裏一開始建藍莓園,于先江就回到了老家,把自家五六畝土地流轉給藍莓園,自己也到藍莓園裏務工。“土地一共流轉30年,每年有近2000元流轉費,到藍莓園打零工一天有70元。”
藍莓園啟動“反租倒包”後,于先江又和媳婦一起承包了20畝藍莓林來管理。“公司付管理費,肥料等也由公司提供,我們只需要投入勞力澆水、除草、施肥、修枝、採果。”
貴州百靈生態藍莓園裏有套種中藥材的藍莓林和純藍莓林兩種,承包管理費各不一樣。于先江承包的是純藍莓林,第一年承包管理費每畝800元,一年下來他拿到了1.6萬元,“這可比幹什麼都強,如果不是家裏勞力少,我還想多承包點。”
于先江今年的幹勁更足。“第二年的承包管理費將增加到每畝1000元,我們管理這20畝藍莓林,到年底可以得到2萬元。而且今後3年承包管理費還要逐年遞增,我對脫貧充滿信心。”
藍莓産業帶給於先江等貧困戶的實惠還不止這些。陳鵬這樣描繪未來的藍圖:“藍莓園建成後的第6年到第8年,藍莓進入盛果期,將用‘股份分成’模式接替‘反租倒包’模式,承包管理的農戶將和公司對藍莓果子進行三七分成,公司以保底價對農戶的果子進行回購,工人轉變為股民。從第9年開始,公司與股民交換位置,股份實行四六分配,農戶佔股60%,公司佔股40%,農戶將變成藍莓園的主人,藍莓園的管理以農戶為主,公司的重心轉向藍莓深加工産品的開發和市場行銷。
于先江對這樣的未來充滿期待:“我們不僅是給公司幹,也是給自己幹。管理好藍莓林,産果越多,大家收益都多。”
據介紹,去年以來,硐口村已有3戶貧困戶、7戶非貧困戶承包管理了180余畝藍莓林,今年又有8戶村民遞交了承包管理申請。此外,硐口村和附近村寨平均每天還有180人左右在園區打零工。
“隨著園區發展,需要的工人會更多,下一步計劃把板當鎮400余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吸納為園區工人,讓他們參與到藍莓産業‘三部曲’中來,幫助他們穩定就業。”陳鵬説。
“貴州百靈生態藍莓園建起來後,讓村民多了就業機會和增收門路。硐口村2017年有貧困戶174戶528人,這兩年在藍莓園和村裏其他産業的發展帶動下,貧困戶已經減少到64戶226人。”硐口村村主任王周亮表示,隨著藍莓園和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對村裏的發展充滿信心。(作者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