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氣溫升高,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82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黔金絲猴的活動逐漸活躍。作為全球僅存約850隻的中國特有物種,黔金絲猴被譽為“地球獨生子”。近年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監測、社區協同等多維度保護措施,黔金絲猴棲息地的生態功能持續改善。
位於梵凈山腹地的印江自治縣紫薇鎮豆湊林村,周邊密林中生長著四照花、野鴨椿、銀杏、獼猴桃等野生植物,是黔金絲猴棲息覓食、活動頻繁的區域。為減少人類活動對黔金絲猴的干擾,梵凈山管理局紫薇管理總站在生態廊道建成後,會定期組織村民開展保護知識宣講,普及黔金絲猴的棲息規律和生活習性。
在黔金絲猴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已完成人工飼養種群的全基因組測序,並建立了遺傳資源數據庫。此外,保護區還在282平方公里的核心棲息地內構建了現代化監測網絡,包括91套視頻監控設備、460余臺紅外相機和10個氣象站等設施,可實時採集20余項環境因子數據。同時,140余名護林員結合無人機開展巡護工作,形成“科技支撐、基建保障、社區聯動”的立體保護體系,有效改善了黔金絲猴的生存環境。(總臺記者 史超傑 王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