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貴州煙葉基地綠油油的煙葉碩大肥壯,長勢喜人,即將迎來豐收。然而,長期以來,在煙草行業種植端,“小而散”的種植格局,加之信息不對稱、煙農缺乏有效抵押物等現實困境,使得這一支柱産業長期面臨金融“活水”灌溉不足的挑戰;在銷售終端,零售商戶也因規模小、缺乏抵質押物難以獲得融資。
深入調研煙草行業全産業鏈後,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發現,散落在種植端和銷售端的數據就是最好的授信憑證,郵政遍佈城鄉大大小小的網點就是郵儲的“觸角”和“眼睛”,若能順勢而為,自當事半功倍。
長勢良好的煙草基地
今年4月,在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主動對接下,一份承載著三方共識的戰略協議在貴陽應時而生。依託貴州省煙草公司提供的種植數據以及貴州省郵政分公司收集的用款信息,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搶抓春耕備耕時機,迅速組建專項服務團隊,通過數據畫像,精準為煙農提供授信。僅今年前4個月,該行就為4128戶煙農發放貸款3.15億元,為煙農開展煙葉種植、管護保駕護航。
在銷售端,9.58億元信貸資金順著貴州省煙草公司的捲煙訂單數據和郵政網點的信息通道,精準直達捲煙零售商戶,一舉化解商戶融資難題。
在服務端,聚焦煙草收購傳統模式痛點,畢節市郵、銀、煙三方通力合作推出“智慧煙葉”收購系統,搭建實時支付、賬戶校驗、煙農客戶管理三大核心模組,將煙農資金到賬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縮短至20分鐘。
7月,烏蒙山區雲霧氤氳,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黑石鎮連片煙田在晨光中舒展。煙農孔明芬望著長勢喜人的煙葉,笑容燦爛:“郵儲銀行12萬元貸款到賬,我這40畝煙田就有保障了,今年預計有20多萬元的收入呢。”
半年前春耕備耕時,孔明芬正為資金髮愁。煙草站工作人員的一句話點醒了她:“拿著這份種植協議去郵儲銀行,準能借到錢。”讓她驚喜的是,還沒等她動身,郵儲銀行的移動服務隊就帶著設備進了村,僅用一個上午就辦妥了貸款手續。
高效服務背後,源於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與貴州省煙草公司共建的“數字橋梁”。通過與貴州省煙草公司共享數據,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果斷創新助農模式,將煙農種植面積、品種等生産信息轉化為“種植信用檔案”,精準為煙農畫像、授信,實現“以種定貸”。新模式下,“地裏有苗、賬上有錢”的精準金融對接,讓每一株煙苗都巧妙成為煙農的天然抵押物,實現煙農獲貸率大大提升。
為破解捲煙零售商戶融資難題,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再次與貴州煙草公司進行數字“聯姻”,讓數據當起“紅娘”。捲煙零售商戶的每筆訂單數據都化作“信用積分”。當商戶需要資金時,這些數據即刻轉化為可支取的信用額度,實現“掃碼即貸”的極速體驗。(文/圖 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