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橋飛架“地球裂縫”:讓山裏的貨出去 城裏的人進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30 12:58:38

  國際在線貴州報道(記者 羅淼):625米的高空上,鋼鐵巨龍橫跨“地球裂縫”,連接起昔日阻隔的村落,也連接起一段被大山阻隔的過往與一個因橋而興的未來。

  9月28日,隨著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通車,這座被譽為“橫豎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級工程,不僅讓天塹變通途,更成為撬動周邊經濟騰飛的黃金支點。

世界第一高橋飛架“地球裂縫”:讓山裏的貨出去 城裏的人進來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29173857_1639_60

花江峽谷大橋航拍圖 攝影 尹剛

  峽谷兩岸的安順市關嶺縣與黔西南州貞豐縣,過去的通行需要翻山越嶺數小時。如今,這座2890米長的大橋將這段路程縮短至2分鐘。對於過往車輛,這僅是2分鐘的便捷通行;但對於橋下的村民,這是一條走了幾十年的路。

  “以前村裏有人嫁到對岸,送親隊伍翻山越嶺需要一早上時間,現在2分鐘就能跨過大峽谷!”73歲的貞豐縣貓貓寨村村民劉忠國看著大橋感慨萬千。

  在大橋建設期間,橋下的村落已悄然巨變。“最近外地車牌越來越多,各地遊客都專程來看橋,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每天僅是預訂就能有一百多人。這可是世界級的招牌,未來人流量肯定會更大,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關嶺縣花江鎮牛肉粉商戶何賢鵬喜笑顏開。昔日寧靜的村寨,如今正煥發新的生機。

  “大橋讓通行距離變短,也帶火了全鎮發展。”花江鎮黨委副書記徐代惠介紹,近3個月,不少在外開館子、做藥材生意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鎮上新增餐館25家,民宿半年內從18家增至24家,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兩岸的百姓們以橋為依託,把“流量”變“收入”。這座大橋,逐漸成為百姓撐起生計、點亮“薪”途的希望之橋。

世界第一高橋飛架“地球裂縫”:讓山裏的貨出去 城裏的人進來_fororder_1

遊客在花江鎮科力寨打卡 攝影 羅淼 

  出生在貞豐縣平街鄉的林國權,曾做過廚子、導遊,也在浙江、雲南等地打拼了十餘年。三年前花江峽谷大橋奠基時,林國權毅然返鄉開辦民宿,並化身大橋“雲監工”,通過自媒體更新航拍視頻,一年間粉絲數上漲數十萬,吸引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今年“五一”假期,林國權的民宿實現全滿房。

  “這座橋有沒有必要修?老百姓的笑臉就是答案。”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健凝視著橋下奔涌的江水,道出建設者的初心,也道出貴州對於從“黔路崎嶇”到“高速平原”的執著。花江峽谷大橋的誕生,是為了打破這道“墻”,為了讓山裏人的腳步能走得更遠,讓山裏的日子能過得更敞亮,貫穿著“讓山裏的貨出去、城裏的人進來”的樸素邏輯。

  關嶺牛是貴州四大黃牛之首,但曾一度因群山阻隔而“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花江峽谷大橋的通車為這一地方瑰寶打開了全新的發展格局。

  距大橋不到三公里處,一個總投資超2800萬元、佔地50畝的現代化關嶺牛交易市場已拔地而起,建成後日交易量預計可達3000頭,將運用大數據和AI智慧設備,實現線上實時看牛和交易,徹底打通“養得好、賣得出、賣得好”的産業鏈堵點。

  花江峽谷大橋的意義已超越物理通道,成為一個強大的區域品牌和流量入口。這座“超級工程”的通車,讓貴州“縣縣通高速”的交通網絡再添關鍵樞紐,並將大橋地標、峽谷風光、古生物化石群、黃果樹瀑布群、歷史人文、民族風情等進行一體串聯佈局,同時還以“橋體觀光步道”“雲端咖啡館”“高空蹦極”等創新業態,打造出世界級極限運動與文旅融合的超級IP。

世界第一高橋飛架“地球裂縫”:讓山裏的貨出去 城裏的人進來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29173856_1638_60

參加2025高橋跳傘國際邀請賽的運動員打卡花江峽谷大橋觀光步道 攝影 羅淼 

  在關嶺縣的花江峽谷大橋服務區,新建的300車位停車場與“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無縫銜接。遊客可乘船仰望橋體,或搭乘直升機俯瞰“三橋同框”的震撼畫面。而橋的另一端,貞豐縣的糯食、花椒、芒果等特色農産品借“橋”快速“出山”;煤炭、黃金等資源開發正搭乘“高速網”搶灘市場,昔日的“交通末梢”正蛻變為“物流樞紐”。

  當花江峽谷大橋作為“黃金通道”的角色,悄然改變著沿岸的産業格局時,它自身也成了一件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藝術品。大橋橋體主塔涂裝靈感來自《千里江山圖》,結合當地“綠水青山、峰叢地貌”元素,用八種色彩勾勒出重巒疊嶂的造型。從空中俯瞰,大橋如同一條青綠巨龍,與貴州的綠水青山融為一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世界第一高橋飛架“地球裂縫”:讓山裏的貨出去 城裏的人進來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29174432_1640_60

花江峽谷大橋 攝影

  “只有親眼看到,才會明白這座‘超級工程’到底有多震撼。”廈門遊客黃先生、洪女士專程為了一睹大橋的雄偉來到貴州。從貞豐縣平街鄉小花江村到關嶺縣花江鎮科力寨,他們開著車穿梭一條條蜿蜒崎嶇的山路,只為捕捉大橋的每一個美麗瞬間。“大橋每個視角都有不一樣的美感,我迫不及待地等著再去尋找不一樣的打卡點,行駛在大橋上一定是別樣的體驗!”黃先生説。

  山還是那座山,但在兩岸村民、慕名而來的遊客眼裏,山已不再是束縛,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當遊客的驚嘆聲、商販的叫賣聲、汽車的轟鳴聲交織成曲,這座世界第一高橋連接的不僅是兩岸的距離,更是一個地區奔向未來的跑道;承載的不僅是往來車輛,更是一片土地上無數被點亮的夢想。

編輯:楊展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