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武昌曇華林文創街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劉金峰 況昕昀
4月18日,武漢市武昌區5.5創意産業園24樓。
武漢火遊網絡公司的前端開發工程師馬威在優化一款交通規則引導軟體的視覺頁面。環顧辦公區域,只見數十名年輕的工程師點擊滑鼠、揮動畫筆,一幅幅生動場景躍然螢幕。
數字娛樂、數字出版、信息消費是5.5創意産業園主攻方向。5.5創意産業園成立5年來,吸引理工數傳、曼迪匹艾、互象動畫、武漢火遊網絡等行業領軍企業紛紛進駐園區。目前,5.5創意産業園共入駐企業110家,其中新三板上市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文創企業聚集發展雛形初現。
這只是武昌區聚力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創意設計産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漢市文創産業發展進入“黃金爆發期”,文創産業增加值連續多年快速增長,佔據湖北省文創産業半壁江山,世界“設計之都”花落武漢。武漢文創産業興起,亮點在武昌。
打造“設計之都”承載區,武昌義不容辭。楚天181文化創意産業園、武昌古城文創特色區及楊園設計産業園區正加速聚攏行業資源。武昌作為武漢市設計産業資源大區,在武漢“設計之都”建設進程中,具有獨特的稟賦和優勢。
資源集聚千億産業呼之欲出
“武漢邦維文化公司設計的産品60%出口歐美市場,備受科普博物館、展覽館青睞。”楚天181文化創意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説,武漢邦維文化公司主要從事科普、動漫産品設計,進駐園區幾年來,取得專利設計超過200件,市場前景廣闊。4萬平方米的楚天181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共匯集企業115家,以文化傳媒為特色,優勢明顯,以泛亞光電為代表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型文創企業,引領園區新一輪風潮。
集聚,是武昌文創産業實力所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在武昌布點一批大型工業設計機構,歷經幾十年發展壯大,吸引一大批關聯設計企業集聚。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武昌擁有湖北省機電研究設計院、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院、中南電力設計院、中南建築設計院等設計企業1959家,涉及門類包括工程設計、船舶設計、建築設計、珠寶設計、勘察設計、網絡工程設計、廣告設計及設計諮詢等行業。
據不完全統計,武昌22家規上設計企業從業人員14459人,年營業收入161.29億元。現代創意設計産業已成武昌重點産業之一。
楊園片區工程設計一枝獨秀。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設計院,武漢工程設計龍頭企業——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的鐵路工程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伴隨中鐵磁浮公司落戶,楊園片區發揮“高鐵、磁浮”現代綜合交通研發及工程設計産業集聚優勢,吸引大批産業鏈配套企業來此,為武漢“設計之都”建設、片區産業升級搭建工程設計平臺,匯聚工程設計、文化創意、鐵路文化旅遊等文化創新性産業,打造長江主軸亮點設計區塊。
傳媒設計與藝術設計輻射中部。知音傳媒、湖北日報、湖北廣電等眾多湖北省級大型文化企業集聚效應凸顯,資産總額超200億元,其中,《知音漫客》是全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漫畫期刊。藝術設計以湖北美術學院為依託,在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屢獲佳績。
武昌文創産業以“文化+科技”“藝術+技術”“實力+魅力”為理念融合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文創設計産業發展的典範。武昌·長江文化創意設計産業園躋身國家隊,全力建設示範性、標杆性、領軍性文化産業園區,繁榮文化産業,打造文化品牌,聚集全産業鏈企業,塑造全球化文創設計園區。目前,武昌·長江文化創意設計産業園已是全國重要的工程勘察設計服務基地之一,下一步將繼續提升放大設計産業優勢,以武漢工程設計産業聯盟為平臺,促進政府與企業、資源與産品之間聯動合作,推動文化創意與設計産業多維度融合,逐步形成以綜合交通、低碳建築、水環境、地下空間、循環經濟、節能和新能源等工程設計諮詢業為重點的綠色低碳産業群。
據介紹,武昌·長江文化創意設計産業園目標力爭到2020年,培育30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龍頭文化創意設計企業,10家上市文化創意設計企業,10個國際著名設計品牌,推動文創設計産業成為千億産業。計之都”新名片。
鏈條優化龍頭帶動多元發展
集聚但不單一,龍頭帶動卻非獨大。武漢武昌區文創設計産業特色鮮明、涵蓋面廣,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完善優化配套産業鏈條,走出一條相互競爭、上下配合的多元化發展路子,市場反響積極。
在鐵路交通設計領域,鐵四院龍頭地位毋庸置疑。鐵四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鐵四院具備工程設計、工程勘察綜合甲級以及測繪、諮詢、環評、水土保持等20余項甲級資質,擁有線路、站場、橋梁、隧道、地質路基、建築結構等40多個專業,可承攬工程勘察、設計、諮詢、工程總承包業務,涵蓋工程建設全産業鏈條。
60多年積累,鐵四院已成為我國鐵路勘察設計領軍企業。近10年,勘察設計高速鐵路17000余公里,設計建成京滬、武廣、滬寧、滬杭、滬昆、貴廣等30多條高速鐵路,已建成運營里程近一萬公里,約佔全國投入運營高鐵的一半,成為世界設計高速鐵路里程最長、標準最高、經驗最豐富的設計企業。鐵四院還先後完成武漢長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杭州錢江隧道、舟山沈家門港海底隧道等40多座水下隧道設計。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設計實力躋身全國一流,累計在武漢、蘇州、昆明等23個城市承擔70余條城市軌道交通總體總包設計項目。
電力、建築設計領域,“武昌設計”同樣獨領風騷。從工程設計到建築標準設計,武昌集聚全産業鏈條企業,“中南”品牌唱響設計市場。中南電力設計院在電力勘測設計領域屢開先河,寫就我國電力設計史上諸多“第一”,先後與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等國知名公司合作,進軍國際市場;中南建築設計院作為國家最早組建的六個大區綜合性建築設計院之一,建院50多年,創造出一批享有盛譽的建築設計作品,200余項工程獲國家、部、省級優秀設計獎和科技進步獎;中南勘察設計院參加我國工程測量、工程地質、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建築地基基礎設計等國家規範編制,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優秀工程勘察獎以及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湖北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取得科研成果160多項,其中,“高層建築箱型基礎加摩擦群樁的研究”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建院35年,編制部頒標準2項、國家標準設計3項、中南地區和湖北省標準設計30余項,參與中南標辦和湖北省標辦組織編制的中南標和湖北省標近100余項。“武昌設計”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長江船舶設計院、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湖北美術學院視覺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湖北省機電研究設計院、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院、中國輕工業武漢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優質設計企業匯聚武昌。依託這些獨有設計資源,武昌區在全國藝術、城市、船舶、港口等設計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高位謀劃發力“設計之都”承載區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步入新時代,武昌文創設計産業搶抓新機遇,未來已來。
2017年11月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批准,武漢市正式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成為我國第4個、內陸首個“設計之都”,有力促進武漢創意産業發展,提高城市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助推武漢打造世界亮點城市。武昌作為武漢市設計産業資源大區,奮力搶佔發展先機,打造“設計之都”承載區。
武昌區委、武昌區政府積極協調湖北中醫藥大學及相關部門,在人力、智力、物力、財力和建設環境、行政資源利用等方面提供保障,翟雅閣博物館煥然一新,武漢“設計之都”客廳落地於此。翟雅閣作為武漢“設計之都”促進中心活動基地,得到社會各界關注、讚譽。
企業優勢如何轉變成産業競爭力?集聚效應如何發揮區域經濟引領作用?武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高起點謀劃,高品質推進,武昌立足文創設計産業優勢資源,打破原有佈局,重新定位“一心四片”産業新格局。“一心”,即武漢市楊園工程設計産業園總部,以中鐵建為産業依託,以高鐵磁浮研發設計為龍頭,形成以勘察設計為核心的工程設計産業集群,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發展,助推武漢工程設計産業升級,引領全國磁浮産業發展。重點打造創新引領型工程設計産業集群、文化特色型工業遺址公園和綠色共享型國際開放社區三大功能板塊。“四片”,即以傳媒設計為核心,建設文化創意設計、動漫設計、平面設計為重點的東湖西岸傳媒設計産業集聚片;緊扣“綠色、創意”文化內涵,以原創設計為核心,相關産業鏈為紐帶,文化創意設計、商業創意設計、工業設計和軟體設計為重點的中南創意設計集聚片;以“武漢城市之根、天使投資小鎮、創意設計之城”為戰略定位,打造服裝設計、珠寶設計、美術設計為一體的武昌古城藝術設計産業集聚片;以時尚、文化、設計、展示、推廣為重點,文化創意設計、商業創意設計、工業設計和軟體設計為重點的白沙智洲國際創意設計集聚片。
在2018年的武漢市“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建議以楊園片區為中心打造武漢“設計之都”承載區。建議為武昌“一心四片”設計産業佈局規劃建設開闢綠色通道,加速規劃審批流程,打造政策高地;將世界500強創意設計機構,大型央企、國內民企100強華中區域型總部引向園區;提升“武漢設計年度發佈盛典”“武漢設計雙年展”等活動品質和魅力,將這些標誌性活動主會場永久設在翟雅閣博物館;同時,支持武昌舉辦“武漢創意設計推薦榜”等創意設計活動,推進設計産業項目庫建設,預測分析未來設計需求,儲備一批基礎好、成長條件優越的設計項目進行孵化,推動各類設計資源融合發展,擦亮武漢“設計之都”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