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低産坡地”變“綠色銀行”——龍頭企業帶動打造湖北最大的白茶基地
興山縣白茶基地(通訊員 張祖雄 攝)
4月23日,在興山縣峽口鎮普安村茶廠,10多名工人師傅正忙著在車間制茶。湖北昭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軍告訴記者,2018年已收購了6萬多公斤鮮葉,産值突破2000萬元,帶動普安村100多個貧困戶增收。
如今,白茶已成為普安村的支柱産業,當地是如何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將“低産坡地”變為“綠色銀行”的?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基地示範 帶動農戶零散種植
“2018年茶葉賣了4萬多元,我脫貧了!”63歲的村民李明善和老伴正在茶田追加有機肥,當記者問到這些年的收入變化時,李明善直接從衣服口袋掏出一沓鈔票説:“你看,現在荷包是鼓的,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普安村曾經靠種水稻、苞谷和綠茶為生,但傳統種植産量低,一年到頭村民只能“飽肚子”,多數人都選擇外出務工。為了充分利用自然優勢,2006年,普安村“兩委”班子整合2500多畝土地,並對水、路、電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成功引進龍頭企業昭君生態農業公司,成立興山縣昭君茶葉專業合作社。
想長期發展就要找對路子,王輝軍瞄準“昭君白茶”市場,決定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公司基地示範帶動農戶零散種植,形成白茶規模化種植。
合作社免費提供苗木和肥料,政府每畝田補貼300元,專業人員手把手教技術……就是在這樣的政策帶動下,普安村家家戶戶種上白茶,增收致富。
創新模式 28個貧困戶脫貧
“昭君白茶”的畝産值每年突破萬元,吸引許多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回鄉種茶。
村民李明德一直和愛人在廣州打工,普安村在發展白茶時,安排合作社的基地管理員幫他把荒地種上白茶,沒想到第三年就賣了2300元。
“手都沒伸一下就得了實惠,有搞頭!”2011年,李明德決定回家專門種白茶,2017年收入達5萬多元。對於脫貧,李明德信心滿滿。
2018年昭君白茶開園時,昭君農業又優先選用興山縣300個貧困戶到基地採摘春茶,戶平增加勞務收入3000多元。貧困戶喻常喜2018年光茶葉就賣了1.2萬元,她還在茶廠打零工,一年收入8000多元。“比之前種田強多了。”喻常喜説。
如今,普安村有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戶122戶324人,所有適合發展白茶的貧困戶全被納入合作社成員。昭君生態農業對口幫扶的37個貧困戶,已有28戶率先脫貧。
農旅融合 帶動村民創業就業
近年來,昭君農業還將峽口鎮岩嶺村、琚坪村和普安村聯合,連片建成普安千畝白茶核心基地、岩嶺村500畝“巴渝特早”茶核心基地和琚坪村300畝白茶基地單元。“我們要整合資源,將茶文章真正做大做強,帶動更多人致富。”王輝軍説,目前興山已建成1.5萬畝生態茶園,成為湖北最大的白茶基地。
記者在普安茶廠看到,一幅以白茶為主題的公園規劃圖格外顯眼。王輝軍介紹,為了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他們將圍繞昭君白茶這一品牌,打造完善普安白茶主題公園和觀光茶園基地,發展休閒度假、養生養老、農耕體驗和鄉村手工藝等農業新業態,吸引遊客前來體驗茶園樂趣,以帶動當地更多老百姓創業就業。
“白茶産業真正富了一方百姓。”峽口鎮黨委書記張衛東説,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704元,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脫貧自然有了底氣。(記者 榮飛 通訊員 鄒遠景 張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