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光谷軟體園是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軟體及服務外包産業園。
圖為:科研人員在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光電子微納製造工藝平臺實驗室內做實驗。
圖為: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光纖生産車間內,工作人員對光纖進行檢測。
圖為:烽火通信科技線纜産出線室外光纜車間一片繁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夏中華 通訊員 張珊妮
30年來,光谷始終把握世界科技經濟發展大趨勢,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産業。
光谷的産業從零起步,通過自主創新、孵化和引進等途徑,形成了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産業以及積體電路與半導體顯示、數字經濟2個新興産業蓬勃發展的“5+2”産業集群和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光谷堅定走自主創新發展之路,加快推進“雙輪驅動、雙自聯動”發展戰略,“雙創”活力持續迸發,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穩居全國高新區前三位,全球關鍵創新創業中心呼之欲出。
截至4月底,光谷企業主導和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有25項、國家標準373項、行業標準456項。近年來,光谷企業專利申請量年均增幅保持25%以上,位居國內高新區前列。以此帶動經濟規模和效能持續快速增長,目前光谷範圍內共有市場主體8.3萬戶,其中科技型企業超過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1848家,位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為創新創業培植沃土
專業化眾創空間領跑全國
創新,離不開孵化平臺的搭建。好的孵化平臺,是孕育優質企業的沃土。
光谷是我國孵化事業的發源地,經過30年的發展,孵化載體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光谷共有孵化器58家,其中國家級17家;眾創空間85家,其中國家級30家;孵化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有5260家。
2018年初,國家科技部發佈第二批33家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範名單,依託于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鐳射技術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依託于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的“生物技術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以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為建設主體、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未來科技城為依託的“新能源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等3家單位上榜。至此,光谷範圍內,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增至5家,佔湖北省三分之一,佔全國十分之一。
2月,國內首家薄膜材料測試服務平臺——武漢光谷薄膜測試服務有限公司在中國光谷正式批復成立。武漢光谷薄膜測試服務有限公司將為全國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材料企業、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入境海關檢測等單位提供專業的材料樣品製備和測試服務,以及技術委託開發、培訓等其他相關服務。
薄膜材料是對全球科技進步的顛覆性技術,隨著薄膜材料越做越薄,需要顛覆性的測試設備。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家組組長潘峰表示,科技部已設立材料基因組重大研發專項,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攻克高通量的表徵檢測技術,湖北可依託薄膜檢測研發的領先優勢,作出更大的科學貢獻。
此外,光谷還積極佈局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和産業研究院。目前,東湖高新區湖北省級以上(含湖北省級)企業研發平臺有288家,其中國家級29家。8家工業研究院圍繞市場需求開展科技研究和攻關,主導開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截至2017年底,累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344項。
科技創新産業化見成效
“瞪羚”和“獨角獸”加速涌現
從研發到産業化,創新資源投入、知識産權形成、市場利潤獲取和佔有,都是關鍵環節。科技創新,企業應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的主體。
據統計,2017年,光谷新註冊企業14640家,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註冊企業59家。註冊企業總數超過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848家,居全國高新區第四位。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科技創新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等初創型企業正加速涌現。
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佈《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鬥魚網絡、奇米網絡、斑馬快跑、安翰光電、直播優選5家漢企上榜。武漢上榜企業數量在全國各城市中排名第五,僅次於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
2017年11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長城戰略諮詢聯合發佈了《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7》。以2013年至2016年國家高新區統計數據為依據,通過成長性指標、創新能力指標以及行業方向三方面的篩查,遴選出瞪羚企業2576家。位於光谷的人福普克、海思光電子、頌大教育、奇米網絡、索泰能源5家企業入選全國高新區瞪羚企業高成長100強,入選企業數量居全國高新區第四位。
無論是獨角獸企業還是瞪羚企業,其數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區域企業的經濟創新活力。
2017年,光谷認定瞪羚企業320家。瞪羚企業實現總收入169.1億元,同比增長44.3%;實現利潤總額20.3億元,同比增長104.1%。元光科技、極驗驗證、安天信息、青藤雲安全、邁異信息、初心科技等準獨角獸企業也已成為光谷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引領者。
創新成果蜚聲全國
2017年六家企業獲國家科技獎
4月11日,海南博鰲,習近平總書記接過一顆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仔細端詳,這是中國自主知識産權、世界上第一台能夠精準查胃的膠囊胃鏡。這枚“世界第一”的健康“利器”,正是在武漢安翰光電開始自主研發。這個膠囊大小的內鏡機器人體內,集成了300多個精密元器件,濃縮了80多項科技創新專利。目前,安翰光電在研膠囊機器人産品已經達到數十種,振動膠囊機器人等治療型新品也即將投入臨床。
4月17日,武漢光谷的銳科鐳射IPO審核順利過會,開始借力資本市場騰飛。這家企業持續引領中國高功率光纖鐳射器發展,成為“中國唯一”,打破國外高功率鐳射器壟斷,目前佔領40%國內市場,産品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7年,長飛光纖開發出的國內最大芯數氣吹微型光纜,以總分第一名榮獲“全國品質獎”,成為中國光纖光纜行業首家榮獲此獎項的企業,也是本屆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光通信企業。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長飛光纖、武漢新芯、中石化石油機械、華中數控、人福醫藥、光迅科技等6家光谷企業獲獎。其中,長飛公司主持完成的“新型光纖製備技術及産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7年,光谷企業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獎16項,涌現出全球首臺金屬/非金屬一體化3D列印設備、國際領先的 32層 3DNAND存儲晶片、高性能細徑保偏光子晶體光纖等重大創新成果。2017年,東湖高新區25家企業的29個項目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共計獲得3.8億元資金支持。
2017年,光谷專利申請量25013件,同比增長22.9%,其中發明專利15010件;專利授權量11642件,同比增長16.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168件;17項專利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其中金獎1項,全國僅20項。
新聞背景
創新是第一動力。這是關於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論斷。
1987年,中國第一家科技孵化器在光谷誕生,開啟我國創新創業孵化元年。
1999年,光谷獲批建設國家首批大學科技園。依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的五大科技園次第崛起,成建制地推進光谷創新創業。
2013年,“青桐計劃”在全國率先提出,大學生大規模登上創業舞臺。這個武漢版“巴菲特午餐”,讓光谷迎來第三次創新創業浪潮。
30年間,三次浪潮,推動光谷創新創業的車輪不斷向前。“建成支點、走在前列”,5年前,武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擔當湖北創新發展先鋒隊。被譽為“中國光谷”的東湖高新區,當仁不讓地成為“排頭兵”。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東湖高新區建區30週年。中國光谷,勇擔國家戰略、高擎創新旗幟,正向著全面建成“世界光谷”的新征程加速前行!
連結
一個生態 雙輪驅動 三條路徑 四大經濟
四大理念引領“世界光谷”新征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張珊妮
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科技發展已經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新階段,東湖高新區要在並跑與領跑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園區定位要從“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站在世界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舞臺上與發達國家同臺競技。
4月25日,《中國光谷2035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正式印發,為“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指明路線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東湖高新區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説,《行動綱要》是東湖高新區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進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引導園區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指南;是建設“世界光谷”的重要指引。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行動綱要》明確了“一個生態、雙輪驅動、三條路徑、四大經濟”的總體部署。其中,“一個生態”是指構建具有光谷特色的全球創新創業生態高地。“雙輪驅動”是指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相互協調、持續發力。“三條路徑”是指實施企業創業成長、科技創新轉化、全球開放連結三大路徑。“四大經濟”是指要發展網絡經濟、智慧經濟、平臺經濟、健康經濟。
在上述理念的引領下,未來一段時間,光谷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任務將圍繞建設新興産業生成中心、厚植企業創業成長沃土、打造科技創造轉化高地、構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營造活力創新創業生態等五大領域展開。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建設新興産業生成中心,就是要在現有産業架構基礎上,高品質發展光電産業、生物産業、智慧産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性新興産業集群;厚植沃土,就是打造“創業-瞪羚-獨角獸”的非線性爆髮式成長鏈條,吸引全球楚才、大學生、科研人員、海外高層次人才等到光谷創業,讓光谷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型企業創業成長棲息地;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將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推進軍民協同創新,有效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通過深化“雙自聯動”,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優化園區投資與貿易制度創新,完善國際化政務服務環境,深化部地、院地、央地合作,加強長江經濟帶、湖北省、武漢市等區域協同創新,建設一批離岸創新中心,構建全球雙創網絡;最後,通過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科技金融創新中心,推進高端創新要素加速集聚與高效配置,優化園區空間佈局與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光谷文化凝聚力與影響力,打造具有光谷特色的全球創新創業生態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