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有3566名男護士 位居全國前列
湖北日報  2018-05-11 15:33:42

  原標題:他們很俏很緊缺!湖北有3566名男護士 位居全國前列

  湖北已有3566名男護士 位居全國前列

  他們很俏很緊缺

湖北有3566名男護士 位居全國前列

  圖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男護士李少星正在為患者配藥輸液。

  曾經,他們極為小眾,不為人知;現在,越來越多的男護士進入百姓生活中。

  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5月1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湖北省衛計委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湖北省註冊男護士3566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近一倍,在全國各省市中位居前列。

  異樣的目光越來越少

  5月9日,82歲的患者劉大爺來到襄陽市中心醫院北院區手術室,將一封感謝信親手交給了手術室護士長賈鋒仟。

  半個月前,劉大爺患腹股溝疝氣,剛被推進手術室,緊張得渾身顫抖。這時一個男聲在耳邊響起,“劉老,我是這裡的護士。您放心,手術會很快,您身體這麼好,肯定沒問題”。一張笑臉、一雙有力溫暖的手,讓老人頓時平靜下來。

  賈鋒仟告訴記者,剛入職時多少有些不自信,甚至家人都不理解。不過,現在面臨的尷尬和質疑越來越少。

  去年,武大中南醫院在患者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0%的患者願意接受男護士服務。“男護士正越來越被患者認可。”該院男護士工作小組組長、重症監護室護士長丁新波説。

  中南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孫慧敏稱,醫院10多年前開始嘗試招聘男護士,後來有半數轉崗。但最近幾年,男護士隊伍穩定。

  2014年,中華護理協會男護士工作委員會成立,男護士有了專業性的全國組織。丁新波是該委員會中我省唯一的委員。他介紹,2014年全國男護士數量還不足2萬人,到2017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0萬。4年前男護士還只是偶爾出現在一些大型綜合醫院,目前一些市級、縣級醫院甚至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了男護士的身影,而且男護士崗位已經從最初常見的急診、重症、手術室等專科擴展到兒科、血液透析、普通住院病房等更多的崗位。

  職業的優勢令男護士搶手

  丁新波是中南醫院第一位男性護士長。他説:“以ICU為例,危重症患者病情不穩定、變化快,各种醫療儀器多,比起女性,男性一點也不差,甚至思維更縝密,處理事情更沉著冷靜,反應速度更快。對於各種儀器,男護士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該院ICU共有30名男護士,已佔該科護士人數的四分之一。“男女護士搭配排班,互相取長補短,對患者更有利。”丁新波説。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男護士越來越受到歡迎。“護理工作勞動強度很大,男護士體力好,家庭負擔少,承擔急危重症管理上有體力和精力優勢。護理不僅需要溫柔和細心,也需要技術操作與設備管理能力。在職業人群中,一定的男女搭配對這個專業的發展有互補作用。”襄陽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楊志敏説,該院目前有15名男護士,每次招聘到男護士都被各個科室爭搶,特別是急診、骨科、重症監護室、手術室、泌尿外科等科室,對男護士需求很大。

  消除護理行業的“性別差”

  儘管醫院對男護士的需求旺盛,但現實卻是“供不應求”。“非常需要男護士,但卻招不到。”採訪中省內多家三級醫院的護理部主任都發出同樣的感嘆。

  記者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部、湖北醫藥學院等省內醫學高等院校走訪發現,通常護理專業一個年級男生只有數十人,而女生則為數百名。“有的班男生人數僅個位數!”一位老師説。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還是觀念的問題。長久以來,人們形成了思維定式,護理行業就是女性領地。

  丁新波介紹,最早從事護理工作的是男性,在11世紀至13世紀,男性承擔了一半以上的臨床護理工作。直到19世紀後期,男性仍然與女性一樣從事護理工作。但其後,人們逐漸認為護理工作由細緻、親切、善於溝通的女性承擔更為合適。社會普遍認為護士就是打針、發藥,“伺候”病人,給醫生“打下手”,沒什麼技術含量,收入也不如醫生。這些都影響了男性對護士的職業認同感。

  隨著醫學發展,護理專業化水準提升,“三分醫治七分護理”觀念被廣泛認同。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台灣地區男護士所佔比例達10%至20%,有些甚至高達30%,“無性別護理”已被眾多高水準醫院接受推廣。而截至2017年,湖北省護士行業中男性從業者比例依然很低,男護士僅佔全省18萬註冊護士總數的2%。

  採訪中眾多人士發出呼籲,消除偏見,用平和、尊重、理解的態度對待那些立志以護理為職業的男性。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教授陶紅兵建議,從教科書及制度改變開始,淡化護士的“性別指向”,如不再稱呼護士阿姨、取消護士燕帽等,消除“護士是女性職業”的偏見。(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龍華通訊員高翔、肖清心)

  連結>>

  一位男護士的細心與柔情

  遠隔千里的生日會

  5月2日,武漢市第三醫院男護士王斌,手持iPad,與遠在北京,曾經的患者李貝(化名)視頻通話,共慶自己34歲的生日。“王哥,沒有你的一直鼓勵,我不會有今天!這麼多年,我在北京做電商已經小有規模,生活越來越好了,還加入了燒傷病友會,幫助其他病友們重返社會。”在視頻裏,李貝表達了心底埋藏已久的感激之情。

  兩人的緣分起于10年前,在燒傷重症監護病房的那次相遇。

  喚回生命的耳畔低語

  “全身皮膚94%燒燬,但在給他治療時,卻一聲不吭,沒見過這麼能忍受疼痛的患者!”回憶初次見面時的情景,王斌説李貝讓他“過目不忘”。

  2008年6月28日,因工作中的一次意外事故,時年26歲的小夥李貝被燒得體無完膚,送到三醫院搶救。此時,王斌來到燒傷重症監護病房從事護理工作不久。相倣的年齡、初入職的激情,讓王斌對李貝格外關注。

  嚴重燒傷患者要度過最難熬的兩周“休剋期”。皮膚“屏障”被毀,身體劇烈疼痛,渾身插滿管道,無法説話,動彈不得。王斌與李貝朝夕相處,在他耳邊輕聲“約定”:動左手是疼,動右手是冷,動兩隻手是憋氣不舒服,動兩條腿是要大便,舌頭彈上顎一次是想喝水,兩次是想吃東西……默契逐漸在兩人之間形成,李貝的病情也逐漸好轉。度過休剋期進入感染期,李貝開始了更艱難的植皮手術。從頭皮取皮,一點點移植到全身,上藥、覆蓋紗佈防止感染。一個多月時間裏,15次植皮手術,王斌陪著李貝一次次經歷。

  由於沒有皮膚,只剩裸露的肌肉,李貝感到“止痛藥的效果越來越差,那種鑽心的疼,每次都像把皮扒下來一次,痛徹心扉”。一次次的打擊讓李貝覺得生不如死。他開始不配合治療,拒絕跟家屬通話,情緒消極。“讀給李貝聽一封封家信”“床邊的勵志故事”……王斌不斷嘗試各種方法激發小夥。有一天,李貝病床邊突然多了一台收音機,王斌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聽説你是個‘體育迷’,北京奧運會要開幕了,廣播裏有很多奧運節目,我給你買了音響效果最好的收音機。”李貝聽著奧運健兒的故事,心情慢慢的平復了。

  56天后,九死一生的李貝轉出了重症監護病房,轉入漫長的康復階段。李貝在後來的日記裏描述對王斌的感激:“我在燒傷科重症監護病房做了15次手術,換了22次藥,有35次想著活不過去了,是你的鼓勵讓我堅持,是你及時的發現讓我的病情得到及時搶救,才讓我活著走出ICU。”

  撫平殘缺的心靈

  在康復階段,李貝又經歷了近20次整形手術,10年時間裏,他在治療、生活中遇到不順,最先想到傾訴、求助的就是小自己兩歲的“心中大哥”王斌。

  由於嚴重燒傷讓李貝的血管異於常人,王斌每次都會放下手裏的工作趕來為其抽血,只有他最了解李貝的每一根血管;情感受挫,王斌第一時間充當兩人的溝通“橋梁”;剛出醫院,李貝經濟窘迫賣手機謀生,王斌為鼓勵他自食其力,“捧場”購買了手機;害怕歧視,李貝不願接觸社會,王斌陪他吃飯、看電影,鼓勵他摘下帽子自信出門……

  “許多燒傷患者無法真正康復,源於心靈的殘缺,不能回歸社會。李貝很幸運,他有樂觀豁達的性格,還有王斌10年不斷的撫慰。希望有更多醫護人員、社會志願愛心人士,像王斌一樣全心幫助患者,成為他們的朋友!”三醫院燒傷科主任謝衛國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龍華通訊員周莉、陳舒)

編輯:楊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