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鄖陽五年補充150名年輕教師無一流失
湖北日報  2018-05-16 14:55:52

  原標題:鄖陽五年補充150名年輕教師無一流失 惠及6000多名學生

  5年補充150名年輕人無一流失  鄖陽探索“鐵打的校園鐵打的師”

  “一個個來,慢一點,不著急。”5月7日下午4時,十堰鄖陽區楊溪鋪鎮鮑溝小學校園,22歲的張慧老師帶著十幾個孩子練習下腰、壓腿、側翻,這是他們每天課外活動一小時的主要內容。這些山裏的娃娃們,幾年前還“不知舞蹈為何物”,現在已經成立起藝術小分隊,而且在全區排得上號。“多虧了張慧老師,也多虧了教師補充新機制,讓學校煥發了活力。”校長魏保全深有感觸。

鄖陽五年補充150名年輕教師無一流失

  山村校園變成歡樂谷

  就在幾年前,這個距離集鎮還有近20公里的山區教學點,音樂、美術課幾乎是空白。魏校長回憶,6名老師年紀都大了,教語文數學體育是沒問題,但一上音樂課就頭疼,“我們也不會,只能用多媒體或手機放歌,唱一遍暫停,再教孩子們唱。美術課更沒法上,都是讓孩子們自己玩。”2014年春節過後,18歲的張慧從鄖陽科技學校畢業後來到這裡,帶來了一股新風。

  “我是學音樂、舞蹈的,剛來時在學校備課吊嗓子,學生們都很好奇,感興趣。”一個月後,張慧摸了個底,想不想學舞蹈?30名學生中,幾乎所有女生都舉了手,幾個男生也羞澀地報了名。好,那就從基本功開始練!每天清晨或下午,小校園的草坪上,墻壁旁,孩子們開始訓練。誰料到一週後,大半孩子打起了退堂鼓,哭哭啼啼不想練了。“基本功練起來又枯燥身上又疼,我也預料到了這個過程。”張慧是土生土長的鮑溝村人,從小喜歡跳舞,在2013年鄖陽區對農村教學點老師進行定向培養補充機制的改革中,報名回到家鄉,當上了老師。她清楚農村孩子的心理,溝通交流談心,學生們又在這個“姐姐老師”的鼓勵下,重回舞蹈隊。

  隊伍一天天壯大。當年的六一兒童節,張慧準備了十幾個節目,舞蹈、歌唱、三句半,撐起了一台晚會,孩子們的表現也“一鳴驚人”。校長魏保全記得,老師們、家長們和教育局的同行們,都連連誇讚“想不到”。

  此後兩三年,鮑溝小學的學生們在全區藝術節、匯演等活動中,以出色的演出收穫了多個獎項。“農村孩子能吃苦,基本功紮實,一點不比城裏孩子差。”張慧説,每個孩子都有夢想的種子,跳舞不是為了拿獎,是為了增強他們的信心,靜待種子的發芽,讓他們生活更加多彩。

  讓發芽的種子紮根西北山地

鄖陽五年補充150名年輕教師無一流失

  和張慧一樣,何小爽也是通過定向培養補充機制在家門口當上了老師。剛剛上中職,她就與鄖陽區教育局簽訂到農村教學點定向任教協議書,一畢業就在胡家營鎮將軍河初級小學(教學點)任教。“離家近,能照顧父母,扣除保險等,拿到手的工資有2000多元,我很知足。”

  五年前,鄖陽探索建立農村偏遠學校學前教育教師“三定”培養補充機制;五年來,150顆年輕的“種子”撒向這片西北山地,撒向全區100多個教學點、50多個村小,惠及6000多名學生。

  鄖陽縣教育局介紹,以前,教學點教師大多是當地民辦教師通過考試轉為公辦教師的,隨著時間的流逝,90%的教師臨近退休,而年輕教師大多“人在曹營心在漢”,對鄉村教育品質有一定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單位廣泛調研,創新思路,制定並由縣政府辦印發了《鄖縣(2014年撤縣設區)農村教學點學前教育教師定向培養補充機制實施辦法》。從2013年至2017年,通過定村招生、定向培養、定點任教,每年定向補充30名幼兒教師學前專業教師,總共150名。這些老師納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辦理進編手續。若是離崗,所有待遇隨即取消。到今年,這一辦法已基本滿足全區教學點辦學需要,初步形成一支數量適當、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農村教學點學前教育教師隊伍,150人無一人辭職。

  隊伍齊了,“留得住”還要“教得好”。當年定向培養的教師起點低,僅僅只是中專水準,教育部門一方面組織這批老師跟崗學習、外出學習,提高業務素質,同時鼓勵他們參加學歷提高教育,完成協議規定五年內取得專科及以上學歷的要求,補齊知識短板。

  鐵打的校園更要培育“鐵打的老師”。而今,新的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已經制訂,到2020年,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師的補充機制正有序進行。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方琳 通訊員姬廷順、曹君華

編輯:楊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