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醬人”甘繼永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張志國
5月14日,枝江市馬家店騰家河村一戶農家院落裏,醬香撲鼻。曬場上,62歲的“醬人”甘繼永穿梭于七八十個醬缸之間,不時攪動醬料。
好的醬料,離不開上好的食材和精湛的技藝,更離不開寒來暑往醬缸前的堅守。
慢工細活,取之天然的發酵法則
做豆瓣醬38年,甘繼永堅持“慢工出細活”。
從匠選、清洗、培曲,到進缸、露曬、出缸,一瓶完全依照傳統法則、自然發酵而成的醬料,少則半年,多則跨越四季。
“儘管現代工藝的醬料,短短幾天就能製作出來,但我們不缺速度,缺的是用心和放心。”甘繼永一臉認真。
與醬癡纏一生,他學會一套“察顏觀色”的本領。入缸前的培曲尤為關鍵,將保留12%-15%水份的蠶豆攤在竹篾上,時刻觀察溫、濕度的變化。當豆子變成金黃色,則是入曬缸的最佳時期,稍有遲疑可能産生致癌的黃麴黴素。日曬夜露的日子,為保證醬料翻曬均勻,每兩三天要“搗缸”一次。當醬料呈現誘人的烏金狀態,伴隨著最後出味的那一道馥鬱香氣與醇美滋味,出缸咯!
沒有催化劑,沒有機器加速蒸發,只有醬人日復一日的守護。甘繼永將對時間的敬畏、對傳統的堅持、對生活的信仰融入味道中,一年做醬100噸,十里八方循香踏來。
不摻雜念,守住良心成就良品
絕大多數堅守古法工藝的作坊,停留在簡陋的“缸釀思維”中,不符合現代食品生産標準。
甘繼永雖然“食古”,但絕非“不化”。“不能迂腐地守著那幾口醬缸和簡陋、不衛生的生産流程、設備,還固執地認為那就是傳承。”2016年,他大膽對小作坊進行升級改造。
從外表看,這是一座尋常農家小院。可走進去,方見材料庫、制霉間、曬房、消毒間、調配間等“五臟俱全”。二樓還有現代化的檢驗室,培養箱、乾燥箱、酸度計等檢驗檢測設備一應俱全,出缸必檢。
據枝江市食藥監局副局長李昌明介紹,儘管是小作坊,甘繼永的醬料多年來保持著“全優記錄”,有次飛檢抽檢18個項目,全部合格。
甘繼永的秘訣是堅持不添加色素、糖精,即便在允許範圍內的防腐劑,統統拒之門外。“老一輩人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食物,我想守護那最原始、最醇正的東方味道。”甘繼永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