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年冷板凳 一輪爆發潮 ——光谷生物一批上市公司和“獨角獸”集中發力
湖北日報訊 圖為:人福醫藥生産車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朋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通訊員 翟磊
5月3日,一條消息在近2000家光谷生物企業中投下“深水炸彈”——
名不見經傳的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過會成功,成為光谷生物城創建十年以來,培育的第一家本土生物醫藥主板上市公司。
光谷生物企業朋友圈裏,一片歡呼!
此前,作為湖北和光谷生物産業一面旗的本土上市公司,僅有人福醫藥。隨著明德生物上市,光谷主板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1家。
就在一個多月前的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佈“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光谷另一家生物企業安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上榜,以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湖北首家生物領域“獨角獸”。
上市公司和“獨角獸”的集中爆發,讓“板凳須坐十年冷”的光谷生物産業,終於在十年後的今天,迎來高品質發展的曙光。
黑馬出世:明德生物是誰
明德生物IPO過會的那一刻,除了歡呼,更多的是在問:明德生物是誰?
在群雄逐鹿的光谷生物城,有美國輝瑞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有人福醫藥這樣的“百億航母”,有國藥器械等重兵坐鎮的央企總部,還有大批“稻米造血”這樣具備世界水準的國家一類新藥衝擊者。
誰也不曾料到,在光谷生物醫藥園加速器裏,明德生物這匹黑馬,已奮蹄長嘶,跨欄而出。
這是一家本土生物醫療器械企業,主要從事POCT快速診斷試劑與快速檢測儀器的自主研發、生産和銷售。
明德生物公司聯合創始人陳莉莉和王穎,是典型的學者型創業者。她們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做過臨床醫生,後到德國深造留學,在海德堡大學成為志同道合的學術好友。
之後,兩位博士又相繼赴美國波士頓大學及杜蘭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這一路的求學經歷,為她們日後的創業之路,奠定了深厚的學術基礎。
在德國留學期間,陳莉莉參加了國家教育部和科技部舉辦的第一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大賽,憑藉自主研發的“海特TM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快速檢測試劑盒”項目,榮獲大賽二等獎。
正是在這次大賽上,她得知光谷正在大力扶持海歸人才創業。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點燃了她回國創業的熱情。2008年,兩位博士進入武漢留學生創業園孵化器,創立明德生物。
這一年,光谷生物城在荒煙蔓草的二妃山下奠基。
生物醫藥産業週期長、經濟效益見效慢,一個新藥的研發,動輒需要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甚至還可能最終失敗。明德生物的IPO過會,讓許多光谷生物人濕了眼眶:“十年了,這個産業和企業都走得太不容易。”
生物“獨角獸”已在上市前夜
一粒小小的“膠囊”,能在受檢者胃裏秒變“機器人”,在醫生的遙控下,前進倒退、平移翻轉,把胃裏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這是“獨角獸”企業安翰光電做的事。
這粒重量僅有5克的胃鏡機器人,全稱叫“安翰膠囊胃鏡系統”。別看它個頭不大,卻濃縮了80多項科技創新專利,集成了400多個精密元器件。
安翰光電董事長吉朋松介紹,我國每年約有50萬患者死於胃癌,近85%的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晚期,致使其5年生存率只有36%。而同為消化道疾病大國的日本,因全面推行以胃鏡方式進行消化道篩查,早診早治,消化道早期腫瘤診斷率達70%以上,這使患者增加了十年至二十年的生命。
中國消化道早期腫瘤診斷率僅有15%——這個數字,深深刺痛了吉朋松。大學期間,他在清華大學主攻工程物理專業,曾是清華大學核技術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得知“下管子”這種傳統胃鏡手段,是很多患者“望而卻步”不願做檢查的主要原因,研髮膠囊胃鏡機器人的想法,浮游腦海。
2009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啟動“3551光谷人才計劃”,這粒膠囊的夢想飛到光谷,安翰光電成立。它不僅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還是世界上第一個具備精準查胃功能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2018年,在全國30個省市的1000多家醫療機構,都在使用膠囊胃鏡機器人,年消耗量達50萬粒。安翰光電還在矽谷、武漢、上海、無錫建立了四大研發中心,並在武漢和上海建立了兩大百萬級生産線。
2017年,軟銀先後兩次投資安翰光電,第一次就達數千萬美元,第二次更聯合數家投資機構再次投入1億美元。眼下,安翰光電已在籌備上市。
490億資本“屯兵”光谷生物城
生物健康産業正在成為光谷繼互聯網後,資本大鱷逐鹿的新戰場。
截至目前,在光谷生物城“屯兵”的各路資本機構已有79家,管理資金規模達490億元。
軟銀中國相關負責人稱,安翰光電之所以能夠吸引軟銀投資,關鍵在於其擁有世界唯一技術,能夠持續創新,並同時擁有線上雲醫療平臺。
明德生物和安翰光電,僅僅是光谷生物産業十年耕耘的一個縮影。
全球首創的“稻米造血”生物技術——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獲國家食藥總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從種植的稻米裏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已申請國家一類生物新藥,預計幾年內可上市,用於醫院治療,緩解血荒。
華融天澤首席投資官張沛感慨,2009年至2014年,華融天澤在光谷生物城投資一批早期生物企業,其中就有禾元生物。“那時候禾元生物的估值是5000萬元,現在估值已超過10億元,短短幾年翻了20倍。”
光谷生物城金融服務中心負責人稱,去年,生物城接待了200多批次投資機構和企業。其中,有60多家海內外投資機構對光谷生物企業進行了投資。
2016年,由喜康生物與世界500強美國通用集團(GE)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個模組化生物制藥廠,在光谷生物城落成。該廠擁有亞洲最大、基於一次性技術的細胞培養能力。
這個藥廠便是由全球最大風投KPCB在華基金凱鵬華盈領投,紅杉資本等知名風投共同出資建設。此前,凱鵬華盈已在光谷生物城投資了康聖環球、凱瑞康寧等企業。凱鵬華盈創投基金主管合夥人黃瑞瑨稱,光谷已成為國內第二大醫療生態圈,將是所有基金未來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