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冶南方轉身領跑新興産業冶金國家隊成海綿城市標準制定者
俯瞰中冶南方設計與建設的光谷中心城海綿城市公園——西苑公園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中冶南方古田生態新城的修復工程項目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中冶南方拓展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的環保新業務,圖為現代化的土壤修復設備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2018年4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湖北期間強調,要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近日,武漢古田生態新城1135片項目正在緊張作業,這一城市生態環境修復項目作為長江大保護重點工程,成為中冶南方這家有著60多年曆史的老牌冶金央企,進行新舊動能轉換、創新驅動轉型的縮影。
中冶南方2004年3月從設計院改制而來。經過多年發展,這個冶金行業的“國家隊”已經改革轉型為新興産業的領跑者,業務橫跨鋼鐵、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
中冶南方負責人表示,一定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握好新舊動能轉換間的關係,堅定走技術創新之路。
引領
編制海綿城市建設標準,首創“綜合設計”理念
一座鋼廠一座城,鋼鐵工業的特點是産業鏈長、涉及專業領域多。中冶南方一直在思考利用橫跨多領域的技術優勢將服務觸角不斷延伸,除了環保業務,還拓展成立了市政公司、自動化公司、信息公司等,不斷加碼新動能的力量。
在城市建設領域,依託改革開放初期支援深圳建設的技術底蘊,以及在鋼鐵領域積累的大型工程實施能力,中冶南方促成武漢市市政行業第一個總承包工程,以項目管理模式完成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工程建設推進任務。
針對當今城市規劃建設中經常存在的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脫節等諸多問題,中冶南方開創性地提出了城市“綜合設計”概念,打破傳統市政項目的規劃紅線邊界,克服基於單獨項目設計帶來的項目之間的矛盾以及項目局部特色和整體標準不相容的問題。
而該設計模式已在全國第二個自主創新示範區——武漢光谷中心城建設中落地實施。
光谷中心城項目建設規模為36.18平方公里,綜合設計通過“規劃計劃化、計劃項目化”的路線,形成了光谷中心城三、五、七年建設計劃。借助綜合設計理念,項目內化了綜合管廊、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生態智慧設計理念和標準,最終將形成“白天有特色街景、晚上有主題夜景;地上有特色街道、地下有綜合管廊”的基礎設施系統方案。
到2016年底,光谷中心城綜合設計頂層設計已全部完成,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目前建設進展順利。
中冶南方還組織編制了國內第一個企業版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海綿城市建設施工與品質驗收標準》,編制完成了《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機制創新與探索(初稿)》和《武漢市海綿城市機制簡本》,引領行業標準。
中冶南方海綿城市設計院負責人介紹,我們將海綿城市設計理念運用於多個項目,比如用於古田生態新城市政道路、園林景觀的設計和施工,建設宜居、生態居住環境。
開拓
搶灘海外市場,輸出中國技術
在培育企業發展新動能上,中冶南方還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重視海外市場開發,海外市場實現大跨越,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2017年,中冶南方新簽合同總額160億元,同比增長74%,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海外市場新簽合同超過50億元。在海外,通過在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設立辦事處,招聘外籍員工,中冶南方加快屬地化建設步伐,加大市場跟蹤與多元合作力度。
去年9月,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耶弗拉茲集團項目投資戰略論壇邀請了中冶南方參加,為俄方項目提供戰略分析和解決方案。耶弗拉茲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産商之一,2016年産鋼1350萬噸,綜合收入77億美元。中冶南方簽下該集團一家鋼廠雙通供貨項目。
中冶南方駐俄羅斯代表處相關人員介紹,俄羅斯作為老牌工業強國,在管理和工藝上有著良好的基礎,但近40年沒有進行技術更新,而中國企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快速發展,有實力和歐美先進企業同臺競爭,“國際競爭很激烈,我們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做,用品質、實力和服務説話”。
除了開拓鞏固俄羅斯市場,中冶南方還將目光投向“一帶一路”上的其他國家。2017年6月,中冶南方獲得越南頂尖鋼鐵生産企業——越南和發榮橘鋼鐵公司訂單,合同總額超過1.7億美元,項目主體為4座120噸轉爐生産線,預計2018年底一期投産,全部投産後年産能將超過400萬噸。
此外,中冶南方還承接了第一個海外全流程總承包項目——德信印尼350萬噸鋼鐵項目,實現中國技術、標準、裝備一體化輸出的歷史性突破,並成功進入歐洲市場,獲得西班牙ACS連續熱鍍鋅機組合同,實現中冶南方冷軋技術由跟跑向領跑跨越。公司目前承接的規模最大、系統最全的能源類工程也在海外,為印尼青山不銹鋼有限公司火力發電二期350兆瓦工程設計。
憑藉自主核心技術裝備,中冶南方正引領中國鋼鐵産業技術裝備走向海外。目前,中冶南方海外客戶已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俄羅斯、印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建多項重要工程。
中冶南方負責人表示,在不斷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理念下,中冶南方將以更大的決心踐行和推動高品質發展,抓住機遇完成“華麗轉身”。
創業
修復污染土壤,助城市老工業區轉型
在傳統冶金行業,中冶南方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選手。在鋼鐵行業發展的黃金期,雖然只靠鋼鐵業務就能生存得很好,但中冶南方也看到了這種繁榮背後的危機。
伴隨行業紅利的釋放,中冶南方抓住機遇,從最早單純做工程設計,到後來試水工程總承包、設備成套開發,成功擴大了版圖。另外,多年前佈局的環保、城建等業務已開始發力,成為新增長點。所以即使前幾年面對鋼鐵行業的“寒意”,企業也能泰然處之。
“最初拓展環保新業務可謂再創業,就分出去了20多人做,條件很艱難,內部的人才和技術條件、外部的市場條件都還沒成熟,導致業務很難開展。”公司一位親歷者坦言,剩下的就是靠堅定的信念和對前景的信心。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當年環保業務20多人的團隊如今已達上千人,一年營收30多億元,在固廢處理、污水污泥處理、廢氣治理、環境修復、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業績。
比如,在環境修復領域,中冶南方是國內第一批進入土壤修復行業的企業,具備了污染場地調查到修復的全過程服務能力,承接了一批重點項目,其中原武漢染料廠生産場地重金屬複合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工程,是國家發改委在全國啟動的首個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工程。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武漢古田生態新城1135片項目,就是中冶南方投身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該項目已成為長江大保護重點工程,中冶南方下屬城建公司和都市環保公司共同承擔市政道路和園林綠化,以及生態修復兩個子項的建設內容。
中冶南方都市環保環境修復分公司項目經理介紹,針對不同的污染類型,中冶南方分別運用了熱脫附、微生物、化學氧化以及固化穩定化等綠色技術對污染場地進行修復。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的繼續推進,未來,古田生態新城將被打造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從“城市銹帶”變身為“生態新區”。
創新
研發鹽酸再生技術,推進鋼鐵行業環保升級
依靠技術創新,傳統行業也能再迎發展新機遇。
中冶南方成長、壯大於我國鋼鐵工業擴張期,在前幾年鋼鐵産能過剩的形勢下,企業也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公司意識到,只有以優勢技術和差異化技術延伸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以前大部分技術要靠進口,現在95%以上的技術都能實現自主研發供給。”中冶南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鹽酸再生工藝技術為例,鋼鐵企業冷軋酸洗會産生大量的鹽酸廢液,為了在國內突破這一技術門檻,中冶南方很早便開始鹽酸再生技術自主集成和創新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發,目前,公司的鹽酸再生工藝技術及裝置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常與國外公司同臺競技,先後為寶鋼、武鋼、馬鋼、日照鋼鐵等十多家客戶,提供了30多套鹽酸再生工藝技術和裝置,取得營業收入近6億多元,利潤1億多元,近三年鹽酸再生工藝技術及裝置在國內高端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50%以上。
“與國外技術相比,我們研發的鹽酸再生技術和工藝,在環保技術上更加先進,通過對燒嘴和流道的優化,系統能耗更低。”中冶南方鋼鐵公司負責人介紹,此外,裝備國産化率更高,開發出的智慧診斷系統更能保證鹽酸再生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中冶南方在鹽酸再生技術上産生30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形成了該技術的專利保護網。
在轉型發展中,誰擁有核心技術,誰就能在市場中佔據先機和優勢。
掌握了技術的“金剛鑽”——鹽酸再生技術後,這兩年中冶南方在有色工業、資源回收領域的業務拓展,均取得了不俗進展。
通過承擔國家863計劃、集團“三五”重大科技專項、湖北省重大科技創新計劃等項目,中冶南方圍繞鋼鐵行業節能環保開展了系統化的研究工作,並推進成果轉化。其自主研發的轉爐煤氣幹法除塵、高溫超高壓高爐煤氣發電、系列化煤氣櫃、高爐衝渣水餘熱利用等技術的應用轉化,實現合同額達10億元。
而這一切創新行動都是對舊動能轉換最好的注解。
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通訊員馬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