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全媒記者張樂克通訊員宜軒
2018年以來,宜昌工業總量中,非化工産業産值佔比已提升到80.2%,新增製造業投資中5000萬元以上轉型項目佔到84.5%,這是宜昌通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品質發展出現的兩個顯著結構性變化。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宜昌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打出理念、動能、結構、效能、機制“五個加速轉換”組合拳,為宜昌市向高品質發展轉型升級賦能。
換大腦:化工轉型打破堅冰
“絕不為生産總值犧牲生態顏值。”宜昌市委市政府表示,設立10億元化工産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全力搞好員工轉崗安置和社保接續工作。“不怕忍痛割瘡,不怕壓力交織,不怕觸動利益,不怕刀刃向內。”長江大保護行動中,宜昌市已有61名幹部因生態環保問題被追責問責,在“環保+公安”執法模式下,立案查處462件環境違法案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32人。“化工産值一度佔到全市工業産值的近三分之一、湖北省化工産值的近三分之一。”宜昌加速理念轉換,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強力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轉、搬,已經關停化工企業25家,2018年將繼續關停9家,陸續實施8家退出化工行業。2018年以來,該市非化工産值佔工業比重上升到80.2%,化工産值下降到19.8%。
調結構:狠抓實體經濟新增投資
瞄準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宜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城鄉區域經濟佈局。宜昌圍繞後勁抓項目,2018年前5月先後在猇亭、枝江、宜都、旅遊新區、當陽等5個縣市區集中開工項目128個,項目總投資1026億元。廣汽乘用車、三寧化工搬遷轉型、東陽光原料藥、三峽遊輪中心等一批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重大項目先後啟動。
從投資結構看,儘管固定資産投資增幅有所下降,但結構不斷優化,實體經濟項目投資佔比上升。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佔全市比重分別達到43.4%、38.7%,較2017年同期分別提高3.8個和29.3個百分點,尤其是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佔到總量84.5%,其中新簽約236個、新投産65個,新開工億元以上轉型項目163個,完成投資150.21億元,居湖北省第一,不斷夯實宜昌實體經濟底盤,由此帶來宜昌産業結構正加速轉化,偏重的結構正在調優,科技含量、附加值正在調高。
新動能:孵化100家隱形冠軍
在加速動能轉換上,宜昌堅持“兩手抓”。一方面,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另一方面,加快發展新興産業,著力打造新動能。
戰略新興産業上,宜昌培育了全球最大的金剛石鋸片基體生産出口企業黑旋風鋸業等5個全球第一,亞洲最大的活性乾酵母研發生産企業安琪酵母等4個亞洲第一,全國最大的麻醉藥品生産企業人福藥業等3個全國第一和一批國內領先骨幹企業。
圍繞新興産業發展,宜昌啟動強鏈、補鏈、延鏈行動,以深海智慧裝備、民用航空和航天、汽車製造等為重點,加快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産業;以打造全國仿製藥基地為重點,加快發展醫藥産業;以磷硅氟係新材料、石墨烯為重點,加快發展新材料産業;以安琪酵母為重點,加快發展生物産業;以新能源電池、新型顯示和智慧終端為重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産業,力爭3年內孵化10家100億元企業、100家細分行業“隱形冠軍”。
轉機制:聚焦痛點、堵點、難點
“哪有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哪就是宜昌‘放管服’改革焦點。”宜昌聚焦企業投資環境中暴露的問題,形成56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首創“涉稅執法容缺容錯”“外國人申請簽證免護照留存”等改革舉措,特別是“財政出口增信貸”“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備案採信”“一窗通辦、一辦到底”等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
國務院明確的前兩批自貿區112項改革經驗複製推廣任務,宜昌自貿片區已落實81項、正在推進31項,並形成首批16條自主創新措施。目前,宜昌正聚焦制度創新和産業發展,力爭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環境、法治建設等領域尋求更大突破,加快把宜昌自貿片區打造成三峽區域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