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家鄉開辦特色菜館日子越過越紅火
長江日報  2018-06-08 14:45:24

  原標題:60位藏族同胞免費到漢學烹飪手藝回家鄉開辦特色菜館日子越過越紅火長江日報記者蔣太旭發自西藏山南

回家鄉開辦特色菜館日子越過越紅火

達娃説,她去武漢學習後最大的變化是:以前只會做藏面和甜茶,現在什麼炒菜都能做了  長江日報記者蔣太旭 攝

  在距離武漢3000多公里外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結巴鄉桑嘎村,有一家特殊的餐館。從外觀和內部格局看,這家餐館與其他西藏鄉村餐館別無二致,但其主打的內地特色菜係卻讓一些路過的外地客人頗感意外和驚喜。

  6日午後,隨湖北省援藏新聞採訪團進藏採訪的長江日報記者走進這家開在路邊的餐館。身材嬌小的老闆娘吾金德吉聽説我們來自武漢,格外熱情。她用生澀的漢語説:“非常歡迎你們,我可以用武漢學的手藝招待你們。”

  這傢具有濃郁藏式風格的鄉村餐館面積不大,店面不超過60平方米,擺放的7張藏式餐桌,可同時招待二三十位客人。餐館內一面墻上張貼著一張配圖菜單,幹鍋蝦、青椒肉絲蓋澆飯等內地做法菜肴格外醒目。

  吾金德吉家是第一個在結巴鄉賣幹鍋的餐館,這讓她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這得益於她去年參加了武漢援藏工作隊組織的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此次扶貧培訓由武漢市政府承擔了全程培訓、教學、食宿費用。

  吾金德吉此前在鄉政府旁開了家小餐館,以經營藏餐為主,家裏有兩個女兒,餐館生意勉強能維持生活。在去武漢之前,吾金德吉內心忐忑:從沒出過遠門,而且不認識漢字,45天培訓,會不會很不適應或者一無所獲?2017年4月,她和來自乃東區各鄉的20位同胞一起踏上去武漢的旅程。

  剛到武漢,吾金德吉就打消了所有顧慮:武漢方面已經提前安排好了一切。在武漢商學院學習烹飪技術時,老師耐心地為大家講解,從切菜到配料,從火候到裝盤。吾金德吉帶回的教學材料中,菜品非常豐富,還有中式點心、各類湯品等。

  隨著吾金德吉從武漢回來的,有一份“武漢商學院結業證書”,還有兩張在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前的旅遊照片,她都精心地保存著。她説,45天的培訓,除了學習烹飪技能,舉辦方還安排他們遊覽了大武漢。大部分學員都是第一次到武漢,武漢的名勝古跡、高樓大廈,都給他們帶來了滿滿的新鮮感。

  回到家鄉後,吾金德吉重新開了一家比先前面積大的餐館。她介紹説,餐館目前生意不錯,旺季或節假日時營業額還會翻倍。回到家鄉後的吾金德吉還明顯比以前更有了“經營思維”,她會觀察哪道菜更受歡迎,她告訴記者,自己還想學習燜鍋技術,把餐館的菜品做全,將來可以在澤當城區開一家更大一點的餐館。

  長江日報記者蔣太旭發自西藏山南   

  讓更多農牧民走出去

  武漢援藏走出新路子

  結巴鄉政府鄉長黎家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吾金德吉一家的變化,證實了“走出去”這個嘗試是正確的。他介紹,結巴鄉第一批和吾金德吉一起去武漢培訓的有7人,除吾金德吉外,另外還有3人也在家鄉開了餐館。

  “當初,這個食宿、教學、路費全包的培訓機會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受歡迎。”結巴鄉分管扶貧工作的宣傳委員謝振鵬回憶,他在動員第一批去武漢培訓的貧困戶時,很多鄉親因為從未出過遠門,並且大部分不會漢語,對這個培訓機會並不熱情。第一批學員回來後,情況有些不一樣了,很多人主動找到他們要求去武漢。去年11月,武漢市援藏工作隊和乃東區組織了更大規模的第二批培訓。這次全區共有40人前往武漢商學院學習烹飪。

  在與結巴鄉相鄰的澤當鎮讚堂居委會旁,有一家“達娃藏餐館”。這家餐館也以經營內地菜品為特色,吸引著慕名前來的客人。餐館女主人達娃,今年37歲,是第二批去武漢接受培訓的學員之一。從武漢回來後,她開了這家小餐館。雖然店面很小,但生意不錯,尤其是節假日,顧客盈門。達娃有2個孩子,都在上高中,丈夫原來跑運輸,目前因身體原因在家休養。全家人以前日子過得挺緊,現在收入比以前多了,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負責組織培訓工作的武漢市第八批援藏隊幹部、乃東區副區長洪雲飛介紹,按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再組織第三批40名當地農牧民去武漢培訓,培訓內容也不再局限于烹飪技術,將增加水電工等市場需求旺盛的職業技能培訓。

  乃東區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説,這正是武漢援藏助力乃東精準扶貧的一次創新嘗試:不僅讓援藏的幹部、人才、企業家走進來,也要讓更多當地困難戶和農牧民走出去。(長江日報記者蔣太旭)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