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6月16日電 6月15日,同濟醫院器官移植團隊成功實施了華中首例由機器人完成的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
此次接受腎移植手術的是湖北宜城市24歲的徐小姐。2017年5月她體檢時發現血肌酐已經超過800 umol/L,而女性正常值為45-84 umol/L,經過治療情況並沒有好轉。當年12月,徐小姐被確診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為了給她第二次生命,父親帶她到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明確要求進行親屬腎移植,由父親供給她一個腎臟。
完成相關術前檢查後,經過同濟醫院人體器官移植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手術于6月15日進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手術醫生是一位“機器人”。
為什麼採用手術機器人完成該手術?同濟醫院器官研究所所長陳知水介紹,機器人手術是未來手術發展的趨勢之一,而且利用手術機器人手術,病人術中的創傷更小,術後將恢復得更快,這一點非常重要。”
他介紹,傳統腎移植手術手術切口約15釐米,而機器人腎移植術只需要的手術切口僅為傳統手術切口的1/3左右,大大減輕了患者的創傷,加快了術後的恢復。且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器人可以在放大的視野下,從任意角度對血管及輸尿管進行非常精確的縫合,而且非常穩定可靠。不過,由於腔內血管的重建和腎臟低溫等技術問題的存在,腎移植手術以前往往會採用開放手術。
6月15日下午2點50分,取腎手術開始。4點40分,醫生通過手術機器人為徐小姐做腎移植手術。醫生在她的肚子上打開一個6釐米左右的切口,放置單孔多通道手術裝備。然後利用手術機器人游離其髂外的動脈和靜脈,由肚子上的切口放入移植的腎臟,接著吻合血管,恢復血供,再吻合輸尿管和膀胱。整個手術中徐小姐出血量不到20毫升。
手術後她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以後只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即可,不再需要血液透析治療,生存品質將大大提高。
陳知水介紹,從1977年中國器官移植的開始,到2010年開始提倡公民器官捐獻,我國的器官移植經歷了移植技術成熟、親屬捐獻興起和公民死亡後器官捐獻三次浪潮。同濟醫院作為中國器官移植的發源地,目前,已經為6000位腎病患者完成了腎移植手術,讓6000位病友重獲新生,位列全國第一。
他期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專家不再需要出現在現場,只要通過網絡操控即可遠程完成複雜的移植手術,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周雯 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