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湖北消息:6月23日上午,2018年第二屆智慧海綿城市論壇在湖北武漢洪山賓館開幕。本屆論壇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武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武漢大學等聯合主辦,由武漢大學海綿城市研究中心、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武鋼綠色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主題為“構建面向生態文明的城市智慧水系統”。
智慧海綿城市論壇開幕現場 (攝影 張永良)
開幕式上,湖北省科協主席、原副省長郭生練,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昌明院士,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原副司長章林偉,中國寶武武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先貴等領導和嘉賓先後致辭。
智慧海綿城市論壇嘉賓雲集 (攝影 張永良)
武漢市重點辦副主任廖明輝在致辭中表示,武漢市地處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水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中承上啟下的樞紐。這座城市“優於水又憂于水”,人口不斷增加,城市不斷發展,直接影響著城市的水安全、水生態和水資源,海綿城市理念的出現為武漢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武漢3年來完成海綿改造小區、公共建築146處,學校33所,新增、改造生態停車位超過6000余個,街道、社區受益人口超過30萬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海綿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軍,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原副司長章林偉,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害防治與水資源研究所所長武強,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張辰等海綿城市建設第一線的知名學者和規劃設計專家先後在論壇上做了精彩的主旨報告和主題演講。
湖北省科協主席、原副省長郭生練致辭 (攝影 張永良)
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致辭 (攝影 張永良)
夏軍院士在題為《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再論水系統思維與水系統方法》的主旨報告中強調:要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思維、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技術和相關參數本地化研究,進一步完善海綿建設指南和技術導則,解決不同地域特點可能出現的“水土不服等問題”;在部頒指南指導下,結合本地情況建立一套適用和有本地特色的標準規範體系。他提出,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多尺度、較複雜的水系統問題,要增強對“從小尺度LID、中尺度城市管網給排水系統到外江即流域大尺度水循環聯繫”的城市水循環及水系統的再認識。
夏軍院士作主旨演講 (攝影 張永良)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原副司長章林偉在演講中表示,武漢地處長江中游流域,水網密布。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針對城市病這樣一些表像的問題,通過海綿化改造來解決問題,老百姓具有獲得感,態度從不認識到認識,從不接受到接受。武漢要探索路徑,總結出“因地制宜”的方法,為全國其他相似地理地貌的城市提供借鑒和參考。
十二位主旨報告嘉賓,還先後以“精細化設計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關鍵技術與中國傳統智慧”“水環境問題及海綿城市建設案例”等主題作了生動報告,既有前瞻性,也有指導性。
武漢新烽光電股份公司董事長武治接受採訪 (攝影 張永良)
據介紹,武漢結合民生需求實施的“海綿+”工程成果斐然,在全國走在前列。經過3年的建設,海綿試點項目全部完工,同時還因地制宜建設了園博園、東湖綠道、潘廟新家園等一批示範工程。武漢市研究構建了法規、管理、技術、建設、融資五大體系,正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華中地區豐水型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模式。
2016年12月,首屆智慧海綿城市論壇在武漢舉行之後,作為“政、産、學、研、用”的交流與發展平臺,這一論壇已成為城市水系統信息化和智慧海綿城市的專業智庫,在促進生態環境和諧共存,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及改善人居環境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論壇主題演講精彩進行 (攝影 張永良)
據悉,第二屆智慧海綿城市論壇為期兩天,參會規模近500人,共有45個報告在論壇上進行交流。與會學者和專家在城市群發展與海綿城市建設的機遇與挑戰,海綿城市建設與科學技術創新方面進行廣泛的探討,就智慧海綿城市規劃設計、雨洪污管理與水系統綜合治理,城市信息化、評估、管理,城市建設技術、産業化、施工運維等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文 程華 劉英君曌 通訊員 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