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畢業典禮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正值高校畢業季,武漢兩所名校,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們分別迎來了兩位特殊的畢業演講者——華訊方舟的董事長吳光勝和高德紅外的董事長黃立。長江日報記者梳理髮現,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武大和華中科大,5年來共邀請了13位校友參加畢業典禮並演講。其中,華中科大已連續4年邀請了7位企業家校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演講,武大5年先後邀請了3位企業家校友。
吳光勝和黃立分別是武大和華中科大的校友,也是業內頗有建樹的企業家。母校邀請校友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是希望通過他們講述人生感悟、實踐經驗等,給即將走上社會的學子提供激勵和啟示,讓人生道路走得更穩、個人發展得更好。這個意義上説,高校尤其是雙一流高校,邀請什麼人作畢業典禮演講,具有大學精神示範和社會價值風向標意義。
不可否認,企業家是優秀校友中的一分子。企業為社會創造財富,很多企業家的道路,有過挫折、有過失敗,有一馬平川、也有曲折蜿蜒。黃立就在演講中説,成功一半靠技術與學問,另一半靠做人、做事之道。吳光勝則不無感慨地説,堅持做一個傻傻的自己是幸福的。
但畢業典禮演講企業家扎堆,卻不是一個好現象。
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校友中的傑出人才是各方面、各領域、各行業的,不是只在創業創富領域,也不是只有企業家。優秀的校友,既可能是企業家,從事思想文化創造和傳播的學者,致力於大國重器研發的科技創新者,也可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大師,甚至可能是兢兢業業、堅持理想、業有所成的普通勞動者。
只要能汲取大學精神,堅持正確的人生導向,就不負母校栽培,這些人,同樣是“優秀校友”。
我們並不是要摒棄外在的成功,就社會需求來説,“成功人士”有著更多的社會貢獻和影響力,他們的顯性作用具有顯著性。但是,對一所高校,對一場高校的畢業典禮,需要的更應當是對人才理解的豐富性,對人生價值實現理解的豐富性。
這個豐富性意味著,即將走出象牙塔的一代青年學子,在社會中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廣闊的人生維度。每個職業、每個行業,都有優秀人才,每一種優秀,都是平等的。將它們內在聯繫起來的,是大學精神,正是在大學精神的哺育之下,才有各種各樣的優秀,而不是通行意義的成功。
畢業典禮是青年學子的最後一課,是校園與社會的交接棒。在象徵意義上,這可能是大學精神落地的時刻,是人生價值和理想起飛的時刻,也是學子用實踐豐富母校精神的窗口,正應了那句畢業名言——“今天,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你為榮。”不要把傑出優秀狹窄地框定於企業家,讓更多優秀的面孔出現在畢業典禮演講席上,方能起到真正的精神和價值示範性,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長江日報評論員 李爾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