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6月28日電 世界尿失禁周之際,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成立骶神經調控臨床示範中心,將骶神經調控療法(膀胱起搏器)在華中地區進行推廣應用。
今年60歲的朱阿姨是小區廣場舞的金牌領舞,沉浸在美好晚年生活中的她卻頻頻“尿失禁”,這令她苦惱不已。原本只是少量的“遺尿”,不過這半年來,稍一活動,就會出現失禁的情況。幾乎每一個小時就要有兩到三次,現在已經到包著成人尿不濕出門活動的地步。
經同濟醫院泌尿外科醫師專業評估檢查,朱阿姨被診斷為嚴重的“膀胱過度活動症”,這是因為主管排尿的神經不能準確向有關組織送達“開”“關”的信號,導致無法控制排尿時間和、或有效排空膀胱,才導致出現了包括尿頻、夜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排尿障礙。
“尿”問題已成世界性難題,排尿問題不應羞于見醫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兩億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擾,其中女性尿失禁發生率達34%。在我國,同樣也有上千萬的人正飽受尿頻、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礙的折磨,很多病人多次求醫,也吃了很多藥物,卻仍然無法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這些疾病不僅可導致膀胱和腎臟的感染,而且還讓病情嚴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其中近6成患者是很難找到合適治療方法的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基本上喪失正常的社交生活,因而被稱為“社交癌”。(膀胱過度活動症,英文簡稱OAB,被定義為一種以尿急症狀為特徵的徵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失禁給許多飽受其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巨大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人們對此類疾病認識不夠,甚至認為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不當病看,或者怕人笑話,難以啟齒;有的想到醫院看也不知看哪個科,導致許多患者長期生活在疾病的困擾之中。
事實上,尿失禁如果不加以干預,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杜廣輝教授指出,如果患者長期得不到治療,尿道感染的風險會大大提高,經常反復性的尿道感染有時會引發急性膀胱炎、腎盂腎炎,嚴重時甚至會發生高氮血症或尿毒症等並發癥。杜教授也強調,尿失禁並非無法根治,目前對尿失禁已有成熟的外科療法如膀胱起搏器植入術,但很多患者因對此病認識不夠,或羞于啟齒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尿失禁患者應積極治療,不要一拖再拖,使小病變大病。
膀胱過度活動症的常規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鍛鍊康復等,隨著排尿障礙問題的凸顯,有些病人通過常規的藥物治療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狀,或者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而膀胱起搏器可以帶給患者新的希望。
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淩青博士介紹,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長期使用的神經調控治療手段,通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通過調控骶神經,排尿症狀能有明顯的改善,不僅能使病人恢復日常活動,還可使病人避免接受膀胱擴大或尿流改道等創傷很大的手術。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27萬人受益於該療法。(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