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鶴峰:油茶樹撐起大山生態致富夢
人民網  2018-07-03 11:08:0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6月30日,烈日炎炎,30度高溫“炙烤”,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九洞村退休老黨員黃宏業不顧72歲高齡,在地裏忙著給油茶樹修枝,指導工人鋤草,查看茶苗繁育情況,精心護理著8年來日夜牽掛的“心肝寶貝”。

  “今年油茶挂果好。看,這一蔸枝子都壓彎了,跟它專門搭了支撐架。”望著茶樹上一簇簇已有鵪鶉蛋大小的褐色果,黃宏業喜笑顏開。

  “無污染的生態綠色産品不愁銷,離成熟還有幾個月,打招呼、下訂單的本地人就有不少。”黃宏業打著今年的小算盤,初冬,將油茶果採摘下來,用傳統方法榨油,留一部分送親戚,剩下的零賣。

  九洞村,一個海拔700多米、群山環繞的重點貧困村,以前是白肋煙種植大村。

  “由於煙葉市場需求變化,以及産銷結構的調整,白肋煙實行了計劃種植,大山裏的村民一度迷茫,找不到新的産業發展途徑。”一臉皺紋的黃宏業搓弄著佈滿老繭的雙手説。

  “鶴峰縣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適合種植油茶,野生油茶林多且當地有粗加工茶油的傳統,小時候就吃慣了茶油。”2009年,對油茶情有獨鍾的黃宏業成立了“黃金嶺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決心發揮餘熱,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走馬鎮的鄉親抱團發展油茶脫貧致富,當年申請入社107戶。

  2010年,黃宏業爭取到鶴峰縣政府、林業部門以及州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扶持,為入社農戶從外地採購到油茶苗。

  “茶苗發放儀式和種植技術培訓活動在離家5公里的堰埡學校舉行,我很早就趕過去。”今年64歲的走馬鎮杜家村二組貧困戶石志安是社員之一,他因為年紀偏大,沒有穩定收入,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現場免費領取3000株茶苗,然後,夫妻倆在自家林地、荒山種植了42.5畝。沒想到,油茶林從2016年開始挂果,2017年就有了效益,榨油30多公斤,按照每公斤200元的價格,收入6000多元。

  “今年保守估計,榨油不低於50公斤,收入輕鬆過萬元。”石志安一臉幸福地説。

  跟石志安一樣,黃宏業把屋前屋後能種的地方全種上茶苗,種植面積達20畝,現在差不多有一人高了,也産生了效益。

  8年來,在種植大戶的帶動下,通過茶苗繁育、免費提供幼苗等方式,走馬鎮油茶基地已達到5000畝,帶動了800多戶農民種植油茶,其中300多戶是貧困戶,最早發展的一批已經開始挂果。

  黃宏業介紹,合作社和種植戶也簽訂協議書,免費給貧困戶提供油茶苗,以及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等有了收成後,農戶有多少合作社按照協議價全部收購。

  “目前我一個果子都沒收到,原因是他們賣到市場上的價錢高些嘛!我也不計較,只要農戶得到了實惠,我就高興。”黃宏業説。

  “油茶是一個長效産業,雖然短期沒有效益,但是油茶樹是一年種植百年受益。”黃宏業算了一筆賬,種植了8年的優質茶苗,便進入豐産期,每畝按最低産量30公斤茶油計算,收入6000元,並且延續120年,可以使幾代人受惠。

  靠山吃山,更要愛山養山,讓“百姓富”與“生態美”實現有機統一。黃宏業介紹,油茶樹種植和管理有講究,每畝種植的規模70株左右,不打農藥、不打除草劑,施有機肥,以牛糞、豬糞等農家肥為佳;還要適時修剪和清園。每逢秋天,油茶樹同時開花同時結果,被稱為“抱子懷胎”,不失為生態觀光旅遊的勝地。成片的油茶林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給鶴峰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添磚加瓦。

  一片油茶林,帶富一方人。油茶産業已經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建起油茶加工企業,引領更多的村民荒山造林,種植油茶樹,使其走向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綠色化,打造完整油茶産業鏈。”黃宏業對油茶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汪正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