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社區辦公樓3樓天臺的“空中菜園”裏,居民正在給蔬果澆水 記者何曉剛 通訊員楊琴 郭莉 攝
絲瓜、茄子、青椒……4日,在武昌區楊園街國棉社區三樓的“空中菜園”裏,3位居民正帶著孩子在這裡採摘新鮮蔬菜。這片菜園約300平方米,放置200多個大大小小菜盆,每天都有10余位居民來此體驗種植採摘的田園樂趣。
國棉社區有8000余戶居民,其中四分之一的家庭有老人,不少是隨子女遷居城市的務農老人。平時老人們交際面窄,帶孩子之餘總想“重操舊業”,一些住在一樓的老人們便在自家門前的綠化帶裏私自種菜,結果被物業公司剷除,雙方因此多次發生爭執。
國棉社區書記郭莉看到後動起了腦筋:“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想辦法滿足這部分居民的需求,幫他們適應城市生活。”城市裏不能種地,社區便想出花盆種植的辦法。經城管部門審批,國棉社區把辦公樓3樓的天臺騰出來讓居民進行“種植試驗”。
2016年3月,社區6位居民自發成立種植小分隊,嘗試在天臺上種了20多盆花卉,並在社區幫助下鋪設灌溉水管,並成立了志願者組織“公益農夫”,吸引更多居民參與。該項目當年就獲第三屆武昌區公益創投示範獎。志願者們將2萬元獎金作為啟動資金,購置花盆、種子和肥料。社區邀請專家來進行種植技術培訓,指導居民用廚衛垃圾自製無毒無味的酵素施肥。
如今,菜園規模不斷擴大,“公益農夫”也增加到30多人。志願者每人認領4—6平方米的菜園,根據各自愛好選擇蔬菜品種,還種了一些花卉,輪流澆水定時除草保證植物成長。志願者張睿依介紹,如今菜園裏一年四季蔬菜瓜果不斷,供居民自由參觀,志願者們經常把蔬菜分送給鄰裡和孤寡老人。
住在橡樹灣小區的劉金珍老人以前在潛江務農,兩年前和老伴一起來兒子家照顧孫子。報名成為“公益農夫”後,她認領了20多盆蔬菜,還認識了很多興趣相投的朋友。68歲的黃志斌要照料40多盆蔬菜,他告訴記者:城裏的孩子少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每逢週末,就會讓7歲的孫子邀約小夥伴一起來菜園,觀察蔬菜生長過程。
2018年3月,社區又拿出惠民資金在菜園修建了8米的長廊涼亭。郭莉説,這樣一片小小菜園不僅圓了居民“歸園田居”的夢,還可以組織親子科普活動,把菜園變成老少皆宜的科普樂園。(武漢晚報 記者 張延 葉子蘭 通訊員 楊琴 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