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城北街道辦事處魏河村,遊客正在參觀鄉村新風貌。
7月21日,烈日當空下,笑聲正吟吟。
楊嶺鎮彭集村漁子河生態農莊老闆肖明鳳笑了,辦農莊、做旅遊,這條路選對了;武漢遊客葛倩倩笑了,坐在樹蔭下品嘗瓜果,涼爽愜意;鎮裏的幹部也笑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越來越大的生態紅利正在釋放。
説到旅遊,應城也曾勇立潮頭。2005年,湯池溫泉曾風靡湖北,不僅多年佔據湖北溫泉産業龍頭老大位置,而且一度成為湖北溫泉遊的風向標。由於産品過於單一、缺乏系統發展規劃等諸多原因,這“一池熱湯”很快風頭不再。
痛定思痛,應城市委、市政府將旅遊産業放在心上、拿在手裏。2010年,“西部旅遊經濟區”佈局出爐;2014年,《應城市旅遊發展規劃》《應城市旅遊業十三五規劃》先後出臺;2016年,應城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全國養生休閒旅遊區”戰略。
旅遊項目一個接著一個:投資80億元的國家礦山公園一邊建設一邊運營,投資20.25億元的膏鹽古鎮已開工建設,投資5.6億元的楚珍園被外地遊客稱之為“現代世外桃源”,投資6.5億元的羅曼假日玫瑰莊園在2018年春天迎來了第一次玫瑰花海。
羅曼假日玫瑰莊園負責人甘小天説:“最近這一年,我充分感受到了應城市對旅遊業的重視和支持。我會把這段經歷告訴朋友,讓他們來投資,共同推動應城旅遊産業做大做強。”應城市外事僑務旅遊局提供數據顯示,2017年應城市簽訂文化旅遊項目總投資達到55億元。
旅遊帶來的變化,不僅如此。
提檔升級應湯線26公里,硬化、刷黑西部旅遊公路10公里,建設西汊湖濱湖旅遊綠道8公里,配套完善了通信、醫療、污水處理、公共廁所等一系列旅遊基礎設施。一條“遊礦山公園-觀四季花海、賞龍池山莊、沐湯池溫泉”一線串珠的旅遊線路初現雛形。
推動家庭農場體驗式採摘項目發展,促進甲魚節、龍蝦節、皮影節等眾多民俗活動開展,帶動當地土特産品走向市場,特別是為貧困戶提供了一條穩定且持續的脫貧之路。在龍池山莊經營兒童遊樂設施的貧困戶羅愛蓮説:“離家近,掙得多,這樣的好事被我撿到了。”
創新理念,農旅融合,如今的應城已經成為湖北省旅遊發展突出貢獻縣市,旅遊産業為這座傳統工礦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動力。2017年,應城市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76萬人次,實現收入17.8億元。應城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局長徐立芳信心十足地説:“按照今年前6月統計數字來看,年底實現人數突破300萬、收入達到20億的目標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