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8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思遠 王自宸
“我們規劃總投資超過10億元進行技術改造,項目完成後,將大幅減少‘三廢’排放,特別是將有效解決異味污染。”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説,下一步,還將規劃投資30億元,穩步推進“治污、搬遷、技改、轉型、復綠”五大工程,爭做長江大保護的推動者和綠色轉型發展的引領者。
工人在湖北香溪化工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拆除現場作業(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炎炎夏日,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産業園一批轉型升級項目正加緊施工。放眼望去,臨江一公里範圍內的廠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濱江綠地,漫步其中,宛如公園。
興發集團的轉型發展是湖北宜昌求解“化工圍江”困局的縮影。2017年以來,宜昌市已累計依法關停25家化工企業,這其中,不少企業産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宜昌市固定資産投資和地方財政總收入下降均超過10%。與此同時,宜昌市級財政設立1億元的化工産業轉型扶持資金,1億元的傳統産業升級資金以及2000萬元的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資金,用以支持化工産業“關改搬轉”。宜昌市常務副市長袁衛東説:“收入與支出的一減一增,説明地方黨委政府下定了決心,強力推動化工産業轉型。”
湖北香溪化工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拆除現場(4月30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回溯歷史,地處長江上、中游分界點的宜昌曾因磷化工産業而聞名全國。依託豐富的磷礦、航運、水源等優勢,宜昌市化工産業規模一度過千億元,化工産值曾佔到當地工業産值的近三分之一、湖北全省化工産值的近三分之一。然而,化工産業也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環境治理任務不斷加重。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説,發展是手段、路徑,目的是為了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在面臨生態環保這個突出短板的嚴峻考驗時,必須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
去年9月,宜昌出臺《關於化工産業專項整治及轉型升級的意見》等文件,根據化工企業是否符合規劃、區劃、安全和環保四項標準,制定3年行動方案,計劃關停34家整改不達標企業,轉産改造升級100家安全環保風險較低的企業,最終實現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清零”。
“必須壯士斷腕、刮骨療毒,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領發展轉型。”袁衛東説,通過揮出理念、動能、結構、效能、機制“五個加速轉換”的組合拳,宜昌化工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已下降至19.8%,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則達到近50%,經濟高品質發展勢頭已然顯現。
宜昌江灘公園一角(4月30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退一步”水清岸綠。作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指標生物”,頻繁出現的江豚正是宜昌近年來實施長江生態環境修復,著力推動綠色發展的最新例證。宜昌市漁政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莫宏源説,2012年時,宜昌水域僅監測到3頭江豚,而最新監測確認,長江宜昌段有10幾頭江豚,至少有三個“家族”。宜昌市環保局數據顯示,2017年,長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國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提高了3.2個百分點。
一系列轉型升級舉措也引發基層幹部思想的轉變。在並不沿江的當陽市,陶瓷、建材等傳統産業也在加速轉型。當陽市市長張世敏説,環境就是生産力,高品質發展就是競爭力。早轉型就能在新的形勢下掌握主動,謀發展必須轉變思維,立足長遠。
當地幹部群眾紛紛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共抓大保護”的思想自覺,必須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才能答好高品質發展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