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話長江 共謀綠色發展 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訪談(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人民日報  2018-08-06 08:54:11

  人民日報武漢8月4日電(記者楊文明、程晨、程遠州)採訪行程過半,江輪抵達武漢。8月4日晚,“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的十幾位編輯記者,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和地方的有關負責同志及相關專家,在江輪上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訪談,圍繞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題,談見聞、説感受,講問題、找對策,從不同角度共話長江經濟帶發展。

  “長江水利委員會的信息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17年,長江水的年輸沙含量已經比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均值降低了整整50%。”座談會上,與會人員介紹沿途所見所聞,探討值得借鑒的經驗做法,更提出問題相互碰撞。

  發展生態農業時會不會增加新的面源污染?怎麼避免污染企業搬遷後污染其他區域?如何平衡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如何協調各省份、各區域之間的關係,做好協同發展大文章?面對眾多政府部門負責人和業界資深專家,記者頻頻發問,直面現實,尖銳犀利。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表示,“跨行政區域也要建立權威高效的協調機制。現在雲貴川三省圍繞赤水河生態保護已經建立了一個協調機制,以後這方面的協調工作還會繼續推進。”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一盤棋的思想。”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産業司副司長周小棋説,“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從源頭上提出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再分類施策,重點突破。”

  如何實現綠色發展?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忠表示,關停和搬遷改造化工企業,一方面有利於減少對長江經濟帶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化工企業的轉型升級。另外,搬遷入園以後,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環保標準。“通過搬遷淘汰一些小的落後産能和工藝,推動兼併重組,反而有利於做大做強。”

  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大普查,為長江母親河做一次大體檢;要以水污染治理為抓手,倒逼産業轉型升級;要按流域形成統一的規劃、標準、執法體系;要強化節能環保監察,支持建立綠色園區;要優化長江港口功能佈局,推進碼頭整合重組……在座的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各抒己見。

  夜越來越深,江輪再次起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從共識走向落實。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