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漢80萬噸乙烯廠區夜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攝)
41年前,在武漢石化綜合車間硫磺裝置上擰閥門的李鐵生,肯定想不到,如今臨近退休的自己竟如此捨不得離開武漢石化。
那是1977年3月,19歲的李鐵生被分配到武漢石化,參與硫磺裝置建設。當時,硫磺裝置車間的活是苦差事。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閥門都須手動操作,無論酷暑寒冬,李鐵生都穿梭在百餘只閥門之間。最讓他窘迫的是,這套裝置開工後異味較大,長期浸潤,衣服上總散發出一股酸臭味。“每逢下班,路過的人或是捂鼻,或是側目。要是有地縫,我肯定鑽進去。”李鐵生笑道,“這活又累又臟,大夥都不願在車間裏多呆。”
圖為:1977年12月20日,武漢石化的首套也是當時唯一的一套煉油生産裝置——常減壓裝置建成投産。(圖片由武漢石化提供)
41年過去了,李鐵生所在車間工作環境大變樣。裝置現場整潔有序,早就沒了異味,電腦智慧操作替代了人工手動操作。偌大的車間只有幾個工人,指揮生産的動作很簡單,只需輕點滑鼠。設備顯示屏上,所有裝置的生産動態盡現眼前;只要設好參數,足不出戶,就能自動調整閥門的開度。生産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看著電腦前的90後新員工,李鐵生羨慕不已。
2013年,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投産,光環保投入就高達14億元,外排“廢水”可直接養魚。走進武漢石化乙烯廠區,成群的白鷺在草坪上覓食、棲息,各色錦鯉在排污水池裏自在遊弋,千株鮮花競相吐艷,整個廠區猶如花園一般。在公眾開放日活動中,李鐵生邊參觀邊感慨,沒想到當初那個只有一套煉油裝置的小廠,變成了華中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生産基地;沒想到自己幹了一輩子的企業,有一天竟會成為市民參觀旅遊的景點。
圖為:武漢80萬噸乙烯廠區內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廢水”可直接養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攝)
就要退休了,李鐵生依依不捨。他説:“41年了,我看著工廠在荒草叢中拔地而起,又親眼見證了它日新月異的變化,真想多幹幾年,再看著它在‘綠色智造’路上迅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