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訪中國改革開放第一位“洋廠長”之子伯恩特·格裏希
新華網  2018-08-31 15:32:32

  原標題:這是父親一生的驕傲——訪中國改革開放第一位“洋廠長”之子伯恩特·格裏希

  走進伯恩特·格裏希在德國波恩小鎮的家,滿眼都是中國風情:各式各樣的中國瓷瓶和中國山水畫——這是一個和中國有著故事的家庭。客廳最醒目位置擺放著一幅照片:一位身穿夾克衫、戴眼鏡的慈祥老人微笑著。

  “這就是我的父親,威爾納·格裏希。”伯恩特説。

  老格裏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聘任的第一位“洋廠長”,在湖北武漢留下了太多故事,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敬意。

  1984年,受德國退休專家組織派遣,當時64歲的退休工程師老格裏希隻身來到中國。限于當時不發達的通信條件,老格裏希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伯恩特不能及時了解。“直到有一天,我從德國的報紙上看到,父親居然成了中國一家國企的廠長,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老格裏希在武漢柴油機廠擔任了兩年廠長。在他任上,武柴這家老國企恢復了生機,産品行銷東南亞7個國家。老格裏希以嚴把産品品質關著稱,被稱為“品質先生”。

  “他在工作上確實很專業,有著工程師的嚴謹,”今年已經71歲的伯恩特對記者説,“不過父親生活中並不是一個刻板的人,也常和家人們開玩笑。”

  在伯恩特眼裏,父親是個很直率的人,無論是説話還是辦事。

  “當時工廠勞動紀律有問題,産品品質得不到保證,他為此發了脾氣,要求翻譯不能照顧面子,必須嚴格地按照他的話翻譯,”伯恩特説,“父親直言不諱地向中方指出了企業生産管理中的問題,寫的建議多達幾十萬字,得到了管理層的重視。”

  在伯恩特看來,當年“洋廠長”在中國引起了轟動,但如今外國經理人在中國已不再稀有。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歷了此前無法想像的積極變化,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工業水準和人員素質都有了大幅提高,中國已經能夠自己培養高水準的管理人才,甚至還向德國輸出。

  “今天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完全可以和美國、德國的任何大城市相媲美。”伯恩特説。

  這可以告慰父親了。

  “在父親的人生經歷中,擔任武柴廠長這兩年佔據著重要地位。父親每每提起,都感到非常自豪。即使他回到德國,心裏也一直牽掛著中國的發展,他為自己能參與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感到驕傲。”

  老格裏希2003年在德國去世,武漢人民並沒有忘記這位中國人民的諍友。兩年後,武漢和德國的杜伊斯堡市分別豎立了格裏希的銅像。

  在伯恩特家裏,也擺放著一尊老格裏希的半身塑像:老人腰板挺直,目視前方,鏡片後面眼神犀利,似乎是準備去檢查車間齒輪的品質,就如當年那樣。(新華社記者徐揚 袁帥)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