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搭起非洲鐵路網 “復活”最美水上公路 建成非洲最大斜拉橋 武漢力量閃耀非洲服務“一帶一路”
中鐵大橋院設計、大橋局建造的贊比亞“最美水上公路” 通訊員洪芬提供
鐵四院設計的亞吉鐵路吉布提NAGAD車站 通訊員桂瑾提供
中建三局承建的阿爾及利亞康斯坦丁歌劇院 通訊員白雪劍提供
中交二航局參建的蒙內鐵路 通訊員黃偉鋒提供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3日開幕,一條連接非洲兩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鐵路——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亞吉鐵路)再次引起關注。2018年1月,我國海外首條全産業鏈實施“中國標準”的跨國電氣化鐵路正式開通商業運營。截至8月15日,亞吉鐵路累計發送旅客8.8萬人次,累計運輸集裝箱約2.1萬個標箱,客貨運均呈現出逐月遞增的趨勢,強大運能正得到釋放。
這條“新世紀的坦讚鐵路”背後,離不開“武漢設計”。在漢央企鐵四院承擔了亞吉鐵路吉布提段全境線路的勘察設計。
從上世紀50年代參加坦讚鐵路援建開始,非洲就成為鐵四院海外經營最早的市場,也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目前,鐵四院在尼日利亞、吉布提、幾內亞、剛果布、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6個國家承攬了8項重要工程。
“武漢設計”將中國標準與當地實際結合,為非洲搭起鐵路網。
亞吉鐵路全産業鏈“中國造”
亞吉鐵路通道是埃塞俄比亞國家路網的骨幹線路,該線路及相鄰的國家鐵路網建設後還將成為肯尼亞北部和蘇丹南部進入紅海的最短走廊。其中,鐵四院設計了吉布提段——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港的全境線路。
該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在國內只能算一條普速鐵路。但國外專家前期考察時質疑,當地基礎設施差、電力短缺、水泥匱乏、成本高昂,中國企業怎麼可能建成?經過15個月的努力,鐵四院22名技術人員順利完成了吉布提境內所有勘測設計。
鐵四院國際事業部總工程師餘興説,吉布提基礎設施與中國上世紀70年代水準相當,完全能適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但要因地制宜,對中國標準適當調整。如果設計速度過高,投資量和後期維護成本會非常高,因此最終選擇了120公里/小時的設計時速,比照中國二級電氣化鐵路標準,適度超前。
“這個項目是中國企業從規劃、設計,到融資,再到實施的第一個跨國互通電氣化鐵路項目,全部使用中國産品,實現了集技術、設備、運營為一體的全套産業鏈輸出。”餘興介紹,2012年9月鐵四院啟動方案設計,2013年10月全線開工,2017年1月全線開通。鐵四院創造了海外鐵路設計最快速度。
“沒有鐵路前,亞的斯亞貝巴的貨物只能通過公路運輸到吉布提港,因為路況差又擁堵,大概需要一週時間,鐵路建成後,貨運時間縮短到一天,大大提高運送效率。”鐵四院亞吉鐵路吉布提段項目總體設計負責人周承漢説,根據2030年的規劃,吉布提港貨運量將達到1565萬噸,鐵路貨運量將承擔其中五成。
2017年年底,鐵四院又完成了吉布提港口支線勘察設計任務,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海鐵聯運。
鐵四院國際事業部黨委書記鄧振林表示,隨著鐵路的通達,將形成吉布提至埃塞俄比亞的綠色運輸通道,同時完善吉布提港的內陸運輸條件,該項目也將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落足點,實現中國通過海路打開東非各國物資渠道的目的。
為尼日利亞設計現代化鐵路取代百年老鐵路
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鐵四院承擔了拉伊鐵路(阿標庫塔至伊巴丹段)的勘察設計,以及該國三大城市之一卡諾的城市輕軌勘察設計。
拉伊鐵路全長156公里,連接拉各斯和伊巴丹,是尼日利亞南部最大港口城市拉各斯至北部主要城市卡諾現代化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拉伊鐵路縱貫該國西部南北三大州,沿線經濟活躍。
鐵四院拉伊鐵路項目經理李國忠介紹,鐵四院設計了其中80公里一半以上。拉伊鐵路是拉各斯港重要的後方集疏運通道,也是西北部地區的運輸主通道和經濟大動脈。
“既有的拉伊鐵路通道已存在百年,由以前殖民國英國修建的窄軌鐵路,最快只能跑到60公里/小時,經過兩次大修還經常翻車,早已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運輸能力大幅下降,亟須修建一條現代化的鐵路。”李國忠説。
拉伊鐵路按160公里/小時設計,但設計修建要克服多重困難:鐵路穿越拉各斯主城區,鐵路通道內窄軌鐵路、規劃的輕軌等5條鐵路線並存,兩側分佈大量構築物,拆遷量大,給鐵路施工帶來很大困難;沿線城市道路多,立交條件要求高,且靠近海邊受水害影響大,為此進行了多種方案的比選。
“當地還嚴重缺乏水泥、鋼材等建築材料,缺乏建造橋梁大型機械設備,加上建造橋梁投資較高,因此設計時對線路平縱斷面多次優化後,採取‘以路代橋’方案,儘量壓縮橋梁比例,進一步降低了工程投資。”李國忠説,2017年7月鐵四院簽訂勘察設計合同,計劃2019年2月實現部分地段通車。
據悉,非洲多國均缺乏鐵路路網規劃,2013年鐵四院就在國家鐵總的牽頭下,對非洲十國完成了路網規劃,總里程達3.6萬公里。
在尼日利亞北部城市卡諾,輕軌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卡諾輕軌總共4條線路,全長60多公里。卡諾軌道交通建成後,將緩解城市交通矛盾,提高居民出行舒適度,帶動沿線土地開發,提升城市競爭力。
“借此次中非論壇,有望啟動拉卡鐵路繼拉伊鐵路之後的標段設計建設工作,後期還有1000多公里。”李國忠透露。
“中國標準”優勢明顯但還需時間接受
“中國標準”進軍非洲有何優勢?在鐵四院尼日利亞分院院長梁新燦看來,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大規模修建鐵路,技術更新迭代快,而歐美國家數十年未新建鐵路。
其次,中國鐵路質優價廉,性價比高,更適應欠發達地區實際。此外,中國修建鐵路投産運營時間更快,運輸組織效率高。
梁新燦也指出,由於中國鐵路標準目前沒有國際化,而自身對國際標準的學習及消化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因此中國標準體系在海外的接受度還有待提高,對全産業鏈的中國標準認可,還需要一個過程。“中國企業既要注重掌握國際標準,也更要注意將‘中國標準’和當地實際相結合,同時授人以漁,培訓一批當地的勘察設計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急當地之所急,形成更多可視性成果,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
連結>>>
在非洲修路架橋建歌劇院和五星級酒店
助力非洲文化藝術振興
長江日報記者韓瑋 通訊員陳嘉倫 張延涵 黃偉鋒 洪芬 白雪劍 曾成
修鐵路公路架設大橋,建設保障房、歌劇院……武漢設計和工程建造,正通過基礎設施打通非洲經濟血脈,助力當地文化振興。
打通東非主動脈
1963年6月1日,肯尼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獲得內部自治,並在當年12月正式獨立。因此,肯尼亞人會在6月1日慶祝自治日,又稱“馬達拉卡節”。
2017年5月31日,由中國企業承建運營、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蒙內鐵路正式通車,將肯尼亞東部港口城市、東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薩與首都內羅畢相連。當天,肯方將這條鐵路命名為“馬達拉卡鐵路”。
如今,開通一年多來,蒙內鐵路為肯尼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改變:運送旅客約160萬人次、標準貨物集裝箱11萬之多,客運平均上座率高達95.2%,貨運能力也從最初的每月2.2萬噸上升到將近22萬噸。
蒙內鐵路是非洲第一條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標軌鐵路,是肯尼亞實現2030年國家發展願景的旗艦工程,也是該國近百年來修建的首條新鐵路,是中國為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剛果(金)、南蘇丹等國建設的“東非鐵路大動脈”的第一段。
于2014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的蒙內鐵路全長約480公里,中交二航局承擔了長123公里的第四標段施工。自開工後二航局為當地提供了1萬多個就業崗位,培養了一批不同工種的技術工人。
開通一年多來,二航局一直在協助承擔蒙內鐵路四分之一路段範圍內的運營品質、安全維護,在蒙內鐵路完工後,他們又陸續投入到蒙內鐵路延伸段——內馬鐵路一期建設中。
內馬鐵路起點位於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終點是肯尼亞與烏干達邊境城市馬拉巴。該鐵路是未來構成東非鐵路網的主動脈。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一期內羅畢至納瓦沙段全長120公里。目前主要路基、隧道和橋梁工程已完成了逾90%,計劃於今年12月底實現全部貫通,力爭在明年6月前具備試運營條件。
武漢設計施工“復活”非洲最美水上公路
2016年4月27日,非洲中南部,一條70公里長的公路建成通車,猶如巨龍橫臥在廣袤的讚比西河上。車行其上,可欣賞藍綠相間的河水和巴洛策平原。勘測設計和建造這條公路的,是來自武漢的力量——中鐵大橋院、中鐵大橋局,也正因這股力量,使這條無人接手的“爛尾路”復活成非洲最美水上公路。
這條公路是贊比亞西部省首府芒古連接西部重鎮卡拉博的唯一通道。通車後,非洲內陸經西部鄰國安哥拉的出海通道被打通。同時,贊比亞西部偏遠地區通過芒古到卡拉博,由以前的6小時縮短至30分鐘以內。
鮮為人知的是,2004年西段塔博至卡拉博的35公里建成通車,而餘下約35公里芒古至塔博段,因橫跨巴洛策洪泛平原區,公路路基需在雨季抵抗洪水的長期浸泡和沖刷。原先由國外公司設計施工,建成後首個雨季便遭洪水損毀。
我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中國公司接下重建任務。2009年7月,中鐵大橋院啟動勘察設計,費盡艱辛在公路附近尋找到透水性良好的黏性砂土,對公路線路走向重新優化,提出更合理的線位和泄洪橋梁佈局。中鐵大橋局則承擔施工建設。
目前,中鐵大橋院正在助力贊比亞盧薩卡至恩多拉高速公路勘測設計,這是贊比亞第一條高速公路標準道路。
武漢設計建造的大橋、互通立交、高速公路遍佈非洲。中鐵大橋院、中鐵大橋局還承擔了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項目和施工詳圖設計及施工,這座非洲最大的斜拉橋于2016年7月通車,當地人民稱之為“夢想之橋”,河谷兩岸車程由一個多小時縮短為20分鐘,已成摩洛哥“地標”。
西非最大的互通立交——迦納庫馬西市索佛萊互通立交樞紐工程,第一次非中國資金項目採用了中國的設計、監理和施工。
當地時間2016年4月19日,坦桑尼亞基甘博尼大橋全線貫通。這座現代化大橋由中鐵大橋局承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橋,被坦桑尼亞民眾譽為“東非第一大橋”。
武漢建造助力非洲文化藝術振興
2015年,阿爾及利亞康斯坦丁3000座歌劇院迎接了阿國總理及22個阿拉伯國家的政要,被當地譽為阿拉伯文化節“跳動的心臟”。施工方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包括一座3000座大劇院及兩座300座和150座的小劇院,為阿爾及利亞中東部地區重要文化地標,是康斯坦丁省文脈傳承和城市建設的重要標誌。
歌劇院的建設速度讓人驚嘆——2013年10月1日開工,6個月主體封頂,18個月交付使用(2015年3月31日竣工),創中建海外施工速度之最。
目前,中建三局承建的阿爾及利亞872套住宅項目已于去年12月竣工,阿爾及利亞塔拉薩酒店、阿爾及利亞安納巴塞布斯酒店等兩座五星級酒店項目正在建設。(長江日報記者韓瑋 王謙 通訊員劉新紅 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