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邊就是海口。”9月7日,站在剛剛完工的接岸胸墻旁,在鄂央企中交二航局徐聞港碼頭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曹靜,指著瓊州海峽對面若隱若現的高層建築,一臉自豪。“2018年春節期間,由於罕見大霧,瓊州海峽持續封航,海口滯留了上萬車輛和大量過年返程遊客,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曹靜介紹,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湛江港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貨滾裝碼頭工程建成後,瓊州海峽南北兩岸的航程將縮短三分之一,成為廣東通往海南的最短路徑,航運時間也將從3個小時縮短至1個半小時。徐聞港也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車輛年通過能力達到320萬輛,旅客年通過能力達到1728萬人次,海南與廣東之間的通航能力將大幅提升。“2017年9月,徐聞首次被人教版中學歷史課本標注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確認了徐聞港悠長的千年曆史。如今,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助力這個古老的港口在‘一帶一路’和新海上絲綢之路煥發新的風采,感到無上光榮。”面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一路南下到訪,曹靜激動地説。
與時間賽跑,20多條船同時作業
除天氣等客觀因素外,港口通航能力有限也是遊客滯留的原因之一。為緩解瓊州海峽兩岸的通航壓力,2016年9月28日開工建設的徐聞港碼頭工程被寄予厚望,計劃2018年10月28日試通港。
時間緊,工程量大,作業情況複雜,是曹靜和他的同事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僅突堤碼頭就有8座,且大多數都是水上施工,幾乎涉及到所有碼頭施工的工藝和工程船舶。”曹靜介紹,為確保工程進度,必須多個工序同時進行,這也意味著海上的20多條作業船必須同時作業。
如何在同時作業中防止作業船相互干擾和碰撞?施工人員摸索出一套船舶施工要點,即確定優先級,劃定警戒線,合理安排工序交叉作業,流水施工——挖泥船開挖臨時通道,為各類作業船開闢進出航道;拋石船跟進基床拋石,並進行整平處理;平板駁船將沉箱運輸到施工現場;絞吸船負責疏浚接岸前沿100米範圍內的泊位,確保起重船和駁船具備沉箱安裝的工作面……“這些作業船像一個交響樂團,在統一指揮下密切協作。”曹靜如是形容。
與潮水賽跑,不爭朝夕爭潮汐
碼頭建設,是一項與潮水賽跑的工程。“我們不爭朝夕,只爭潮汐。”中交二航局徐聞港碼頭工程項目黨支部書記陳聲敢笑稱,“潮水退漲間隙,胸墻會露出水面,這是胸墻澆築的黃金窗口期。”
徐聞縣地處低緯度地區,9月的太陽依舊炙熱。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白天暴曬下施工的“燒烤模式”還好習慣,更折磨人的是“夜班模式”——半夜零時許,鬧鐘叫醒淺憩的施工人員,大家熟練穿上救生衣,帶好安全帽,奔赴施工現場。此時潮水還未退去,施工人員已各就各位,做好準備工作,測量人員密切監測沉箱的位置,試驗檢測人員詳細檢查著混凝土的攪拌情況。待到潮水緩緩退去,胸墻底層的鋼筋和模板水落石出,工人們就像訓練有素的戰士開始工作,綁扎鋼筋、安裝模板、焊接預埋件、清除沉箱上的雜物和淤泥,各個工種之間密切配合。隨後,罐車駛入現場,將混凝土打入模板。“等到振搗完畢,東方已泛起魚肚白。直到混凝土初凝完畢,才意味著夜班結束。”陳聲敢回憶説。
與技術賽跑,讓沉箱自己動起來
“237個混凝土沉箱,如果用常規的氣囊出運辦法,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了。”曹靜透露,由於工程量龐大,該工程的混凝土沉箱數量多,有6種類型,大多重量在336噸左右。
如何讓沉箱自己動起來?項目技術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SPTM門架出運方案。“SPTM門架是一種可以拆卸的移動式門架,可以滿足6種不同類型的沉箱出運。”曹靜介紹,沉箱預製完成後採用SPMT移動門架從臺座區橫移至臨時存放區,再從出運通道移至出運碼頭,經浮吊吊裝至方駁船,隨後方駁船從碼頭駛入安裝區域。起重船到達沉箱安裝區域後開始定位,方駁船緊靠在起重船背側,纜繩輔助起重船吊裝沉箱至安放位置,起重船緩慢落鉤,沉箱底部進水。隨著對講機中一聲“定位完畢”,才意味著沉箱精準落底。“建成之後,徐聞港將成為國際一流、功能最全、具有示範性的新一代客滾運輸港口,旅客過海更為便捷。作為建設者,我也希望2019年能夠帶著家人去海南過春節,親身體驗徐聞港建成後帶來的便利。”陳聲敢自信地憧憬著。(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劉宇 通訊員 隋業輝 陳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