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王朝家族”再添悍將
湖北日報  2018-09-14 10:36:58

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王朝家族”再添悍將

  2018年比亞迪“向新而行”,王朝車型全面迭代,作為比亞迪十幾年磨一劍的結晶,全新一代宋將以越級産品實力引領家族進化,進一步鞏固中國主流家庭用車領導者地位。8月30日,全新一代宋在成都正式發佈,新車涵蓋純燃油、插電混動和純電動三種動力共15款車型。其中全新一代宋(燃油)售價為7.98萬元——11.98萬元;全新一代宋DM綜合補貼後售價為17.69萬元——20.69萬元;全新一代宋EV 500綜合補貼後售價為18.99萬元——21.99萬元。

  全新平臺 國際風範

  全新一代宋是一款基於比亞迪MEA中型豪華底盤平臺打造的越級美學智聯SUV。

  與王朝家族一脈相承,由前奧迪設計師艾格團隊打造的“Dragon Face”家族設計語言在全新一代宋身上得到了更好的詮釋,造型設計上脫胎換骨。

  匯聚全球大師匠心鑄造,前奔馳S級專家漢斯·柯克為全新一代宋帶來媲美德係豪車的底盤調校,國際風噪專家車熙范把控整車NVH,營造出圖書館級靜謐空間。此外,新車在上市前還經歷了累計超過200萬公里的嚴苛道路測試,充分確保産品的穩定可靠。

  全新一代宋燃油版、DM雙模混動版與純電動版“三箭齊發”,不僅展示了比亞迪在造車領域的深厚功底,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元的選擇。全新一代宋(燃油)搭載了成熟的動力系統,1.5TI發動機+6速自動變速器,傳動效率高達85%,更高效、經濟和平順。全新一代宋DM採用第三代DM技術,搭載全新BSG電機,優化發動機及後驅總成,百公里加速4.9秒、8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全新一代宋EV 500依託三電核心技術,成為同級最強500公里續航王。

  向美而生 越級而立

  全新一代宋,外觀承襲“Dragon Face”家族語言,龍嘴格柵、龍須線條、龍眼大燈,漂亮得不像實力派。搭載晶鑽星光懸浮LED大燈、霓光炫彩無縫貫穿式LED尾燈、流水能量後轉向燈,在同級別車型裏首次實現了車燈的全LED化。

  全新一代宋的內飾兼具對稱美學和流線美學,營造出氛圍感極強的星際環抱式智慧座艙。搭配人體工程學運動座椅,主/副駕座椅還配備通風加熱功能。

  中央12.8英寸8核自適應旋轉懸浮高性能Pad,實現自適應旋轉突破。其搭載DiLink智慧網聯繫統,全面相容手機生態。智慧語音交互,導航、聽歌、溫度調節等“説到做到”。OTA遠程升級,可使全新一代宋快速迭代,自動進化。

  對於安全,比亞迪承諾不計成本,毫無保留。傳承宋家族五星安全基因, 除了3H高強度全方位碰撞吸能安全車身、8安全氣囊、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等主被動安全配置外,還新增了同級少有的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BSD盲區監測系統等越級配置。

  同時,新車還集比亞迪諸多黑科技于一身:遙控駕駛功能、行業首創VtoL移動電站、智慧感應式電動尾門……科技改變世界,全新一代宋全面連接“人——車——社會——生活”,重新定義出行美學。

  一心向前 向新而行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表示,比亞迪從2003年開始就懷揣新能源汽車的報國之心,把製造主流中國家庭買得起的車為己任,經過多年的奮鬥,比亞迪現已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引領者,並連續三年榮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成為中國首個新能源産銷規模突破370000輛的車企。

  不過,比亞迪從來不敢忘記初心,把製造好産品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在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引領者,一心向前,向新而行。

  向新就是新設計,在設計上開創性的以中國文化的精——龍作為基礎,並融合西方文化的精華,為比亞迪造車新時代全係車型注入了全新氣質。

  向新還是新平臺,比亞迪擁有燃油、純電、油電混合等動力平臺,還有大型豪華車平臺,甚至還有大型豪華車與中型豪華車底盤平臺,這些平臺將會為新的車型注入強勁實力。

  向新更是新科技,作為唯一一個掌握了三電核心技術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在今年推出了第三代的DM技術,讓比亞迪“542”黑科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此外,比亞迪還推出了行業領先的E平臺,通過DLink智慧軟體,打造全新的汽車生活空間。

  向新也是新産品,秦、唐、宋、元的王朝系列車型,引領了行業的技術變革。新上市的全新一代宋,更是實現了全面的越級。

  向新最後是新能源,比亞迪擁有廣泛的新能源産品矩陣,它與人、社會構成了新的生活,帶給人前所未有的新生活方式。

  作為比亞迪“向新而行”品牌主張下的重磅力作,全新一代宋通過在美學、動能、智聯、智造等方面帶來的顛覆式進化,重構汽車核心價值,樹立起SUV市場的越級智享新標杆。全新一代宋也將攜手宋MAX ,SUV+MPV雙線出擊,燃油、雙模、純電三種動力加持,覆蓋5/6/7多樣化空間,以全面的産品矩陣,更大程度滿足中國主流家庭用車需求。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