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漢虹識7年磨出自主研發虹膜晶片
湖北日報  2018-09-20 10:44:39

  原標題:七年磨礪晶片路

  9月19日早上,武漢未來科技城F1棟12樓,武漢虹識技術有限公司年輕的工程師們,正忙著打卡上班。

  他們既不用掏門禁卡,也不用按指紋,而是將眼睛在門禁系統上掃一下,門便開了。

  虹識技術董事長易開軍笑著説,不同辦公區的門禁權限也不同。他走到自己辦公室門口,再次“刷”了一下眼睛,1秒開門。

  科幻電影中的畫面,就這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進口1顆半定制晶片需1000元

  易開軍的雙鬢已經花白。“我眼前時常會閃過2011年剛回國創立虹識的場景,只有演算法,沒有晶片,什麼都沒有。”

  寥寥幾個研發人員,沒日沒夜在跼踀的實驗室裏,寫軟體代碼,琢磨硬核演算法。但是沒有晶片作為載體,虹膜識別的想法再好,前景再大,也不能將“讀懂眼神”的應用産品落地實現。

  怎麼辦?只能買國外的可編程邏輯器件,也就是半定制晶片,1顆晶片1000元。

  這些半定制晶片就類似毛坯房,裏面沒有寫入任何內容。虹識把自主研發的演算法和硬代碼填入晶片,原本的“空房子”,突然被激活,有了識別人眼的能力與生氣。“毛坯房”都那麼貴,成品價格很難降低。加之早期的虹膜晶片尺寸太大,有40毫米×40毫米,只能用於大型及固定設備,無法用在移動終端,虹識難以大規模鋪開市場。“我們當時的目標非常明確,將來一定要做自己的專業晶片。”

  7年磨出自主研發虹膜晶片

  過去3年,虹識技術累計完成1.8億元融資,在虹膜晶片研發上的投入及步伐不斷加速。

  2017年,虹識針對智慧鎖市場,集成開發出“100系列晶片”。這顆晶片有19毫米×19毫米,體積大幅縮小。做成智慧鎖後,隔著30釐米距離就能感應識別,充一次電可以開門4000次,功耗1瓦。

  晶片的“室內裝修”雖然酷炫,但“毛坯房”的自主設計和製造能力,仍然不在自己手中。

  2018年,在晶片路上磨礪了7年的虹識技術,終於迎來了黎明的曙光——這顆由光谷完全自主研發的虹膜生物識別ASIC晶片,打通了從設計到流片的最難關卡。易開軍將其命名為“QX8001”。

  在積體電路界,ASIC全定制晶片是面向特定用戶需求的專業晶片,它在批量生産時,體積更小、功耗和成本更低,且可靠性更高。在虹識技術的研發中心,工程師小心翼翼夾起這顆“小米粒”説,最新的ASIC晶片功耗僅0.1瓦,為上一代産品的十分之一,封裝後,大小也只有5毫米×5毫米。

  臺積電托起虹膜晶片新想像

  8月27日,“虹膜生物識別乾芯ASIC晶片QX8001”在臺積電流片成功,隨後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封裝、測試和驗證。9月17日,虹膜晶片通過所有驗證,具備量産條件。

  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巨頭,臺積電的加持,讓虹膜識別晶片實現大規模製造,有了支撐。“以前是我們找別人買晶片,把硬代碼灌進去。現在,該換別人找我們買晶片了。”易開軍説,ASIC晶片突破後,虹膜技術將可以滲透到眾多行業,大到國防安全和城市安防,小到手機、手錶等智慧終端。

  眼下,城市酒店、辦證中心、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都需要實名制認證。基於虹膜識別技術,虹識公司正在與武漢市公安部門合作,把身份證、護照、駕駛證、戶口本、港澳通行證等一切能證明身份的資料,全部集成在個人虹膜信息裏。“我希望有一天,眼睛就是人們的通行證和銀行卡,走得再遠,也不用再帶任何證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通訊員 易慶玲 徐春宴)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