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文化專家話中秋:中秋節的形成與荊楚文化關係密切
湖北日報  2018-09-21 14:06:24

  中秋節和楚地有啥關聯?中秋節啥時候起開始吃月餅?中秋將至,楚文化專家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稱,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形成,與荊楚文化關係密切。

  長江大學楚文化研究院孟修祥教授,深入研究過中秋節俗與荊楚地域文化的關係。他介紹,根據《新唐書·太宗紀》“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唐朝初年已有中秋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起源於遠古月亮崇拜,在其形成過程中,與楚人重視仲秋之節有關,可追溯到戰國時代楚人迎四仲之節氣的盛大慶典。後人逐漸充實有關月亮的神話和傳説,增加中秋節從祭拜月亮祈禱農業豐收,到求子嗣,吃月餅以慶賀家人圓聚等習俗。

  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一般認為,月餅在宋代已經出現。到了明代,已有明確記載,稱“八月饋月餅”。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荊州民俗文化》稱,舊時,監利百姓拜月後,全家分食月餅,如有人外出,必須切下一塊留著,表示團圓。

  荊楚一帶在八月十五除吃月餅,還有飲桂花酒習俗。事實上,飲桂花酒習俗在荊楚地區源遠流長。屈原《九歌》中,就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

  荊楚俗諺有“中秋中秋,送子摸秋”之説。選擇中秋節月圓之夜“摸秋”,除了“瓜”的多子之意,重要的是在祭月、賞月之後,希望得到恩賜。

  現代社會,很多節俗面臨著傳承危機。“傳統節俗有一個發展變遷的必然規律,變化本身是節日重要的發展力量。”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孫正國教授表示,雖然一些民俗日漸式微,但中秋節所蘊含的親情濃郁、親近自然、親友同樂的人生價值,為節日傳承開創了重視倫理、天人和諧的中華品格,是當代中國社會特別需要的文化精神。而月餅美食和團圓賞月的兩大習俗,對年輕人吸引力大,有著廣闊的推廣開發前景。

  民俗專家袁望來認為,民俗文化的價值應該融入到體驗之中,應多創造條件,引導青少年體驗文化本身、感知文化價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見習記者張歆)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