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一個晌午,大冶劉仁八鎮金柯村,64歲的柯柏隧坐在電視機前,通過“戶戶通”衛星鍋,挑選著自己喜愛的節目。
陽新陶港鎮上徐村,“村村響”廣播一響,剛喂完山林雞的村民倪旭東習慣性地搬把小凳坐下,靜靜地聽著,這個時候的他最悠閒。
智慧廣播“村村響”工程和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是全民文化小康的重要指標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9月,黃石市成為湖北省第一個通過“戶戶通”“村村響”工程省級雙驗收的城市。黃石市“戶戶通”“村村響”實現全覆蓋,全市830個行政村(社區)安裝“村村響”終端10398個,92個行政村安裝開通“戶戶通”10035戶。
“村村響”全覆蓋
陽新陶港鎮江榮村村民江可森,今年61歲,他和老伴帶著5個孫子、外孫一起生活,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一歲半。8月3日,黃顙口鎮一家5人在長江游泳不幸溺亡,“村村響”廣播及時發佈游泳預警。江可森聽到後,對孩子們的安全更上心了。“提醒很及時,每天叮囑他們不要到河裏游泳。”
離倪旭東家不遠有個小廣播,他説:“2018年高溫時間長,我又不知道如何預防。聽了廣播裏的養雞知識後,心裏有數了,每天起早給雞喂食,及時給雞喂水,避免雞發病。”
大冶劉仁八鎮三策村支書鄒序好説,“村村響”廣播是村裏的好幫手,能及時將國家的惠農政策傳播給群眾。
黃石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廣播影視管理科科長柯尊紅説,“村村響”工程不僅解決了農村邊遠地區老百姓聽廣播的問題,也是市、縣、鎮、村四級聯通的應急廣播系統。
目前,黃石市四級“村村響”網絡已全面建成,黃石廣播電視臺、大冶廣播電視臺、陽新廣播電視臺都建有專用“村村響”節目播出平臺,設置相應節目,早、中、晚各播出一小時。
數字電視通達偏遠山區
大冶劉仁八鎮金柯村,地處海拔740米的山頂,進村要經過9公里盤山公路,與外界聯繫困難,電視信號難以傳輸。幾十年來,村民不能和山下人一樣看有線電視,只能買衛星鍋,“接收信號很不穩定,一遇颳風下雨,就要跑出去調整鍋的位置,稍微調不到位,啥臺也看不了。”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家家戶戶都搬了新居,柯柏隧也于去年底住進新房,“戶戶通”小衛星鍋就裝在頂樓。“不交一分錢,看50多個頻道,清晰度好極了。”柯柏隧樂呵呵地説。
陽新白沙鎮青山村是個偏遠的庫區村,全村650戶,地勢不平,交通不便,一直沒通有線電視,打牌成了村民最主要的活動。村民盛祥高説,現在通電視了,牌也不打了,“通過看電視,知道了國家的扶貧優惠政策,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完成“戶戶通”“村村響”全覆蓋只是第一步,還需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規範運行。
黃石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宛小林介紹,黃石市明確,市、縣廣播電視臺負責對農節目的製作和播出,根據農村農民特點和需要,專門開辦服務“三農”的節目,重點宣傳國家政策、科技富民、農資服務、法律服務、文藝娛樂、氣象播報等信息,“説農民話,為農民説話”。
黃石市財政局每年撥付60萬元用於全市“村村響”平臺維護,各縣市區均落實相應維護資金,並與運維主體簽訂運行維護協議,落實運維責任。
宛小林説,下一步還將不斷完善運維管理機制,精辦廣播節目,不斷滿足廣大農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基層幹部用廣播的需求,確保“戶戶通”長期通,“村村響”天天響、優質響,讓民生工程真正落實落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志剛 通訊員 王劍 朱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