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78年,湖北重建黃鶴樓,一座樓,讓武漢人記得住鄉愁
圖為:向欣然與他設計的黃鶴樓。(視界網 寧葉子 攝)
黃鶴樓天下聞名,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始建於西元223年,有1795年曆史,期間屢次被毀又屢次重建。它不僅留下了眾多文人墨客的詩詞佳作,也見證了荊楚大地波瀾壯闊的歷史。
1978年,黃鶴樓重建工作啟動,1985年,黃鶴樓建成並對外開放。原中南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向欣然,是黃鶴樓重建工程的總設計師。他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説,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帶來的一系列積極影響,重建的黃鶴樓很可能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老省長拍板:就用這個方案
8月28日,記者在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見到78歲的向欣然。雖然早已退休,但他仍經常參加與黃鶴樓有關的活動。
現在蛇山上的黃鶴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高五層、攢尖頂、四望如一、層層飛檐,具有清代黃鶴樓的基因,但又有顯著區別。
“其實早在1975年,武漢市就著手重建黃鶴樓。到1977年已經做好了設計方案,也是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向欣然回憶。這個時候,突然有人提出,清政府1868年重建黃鶴樓,目的是為慶祝成功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新建的黃鶴樓再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不妥。
“清代黃鶴樓留有照片,其圖案曾廣泛用於海報、商標,在老一輩武漢人印象中,黃鶴樓就該是那個樣子。”向欣然説,要重現百姓記憶中的黃鶴樓,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是最合適的。但在那個年代,思想相對僵化,人人都害怕被貼上“不講政治”的標簽,重建計劃一度暫停。
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刊發,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思想路線上撥亂反正,打開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人們從深處打破觀念上的藩籬,衝破思想的枷鎖。也是在197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重啟黃鶴樓重建工作,開始徵集黃鶴樓重建方案。
“當時徵集了20多個方案,設計五花八門,像什麼的都有,就是不像黃鶴樓。”向欣然説。但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深入人心,重建工作的決策也不斷走上正軌。1980年2月,時任湖北省省長的韓寧夫在最後一次方案評審會上問他:“重建的黃鶴樓會跟你的設計圖一樣好看嗎?”向欣然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老省長最終拍板:就用這個方案重建黃鶴樓。
黃鶴樓上建餐廳?堅決不行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動工。在黃鶴樓重建施工的過程中,讓向欣然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社會風氣的轉變。
“文革”時期,知識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受盡屈辱。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的著名論斷,確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針。
向欣然在黃鶴樓重建時,明顯感受到大家對科學、對知識分子的尊重。“當時武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很關心黃鶴樓重建,但他們沒有對重建工作指手畫腳、橫加干涉,而是充分聽取並採納專家的合理建議,這給了我極大的鼓舞。”
實際上,黃鶴樓的功能是什麼,在當時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人提出,黃鶴樓建成後應當作為一座博物館,陳列展示湖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還有人提出,要在黃鶴樓的五樓修建高檔餐廳,對外國遊客開放以賺取外匯。向欣然認為它應該用來展現黃鶴樓歷史文化、體現它千餘年的歷史深度。
頂著重重壓力,堅持自己的看法。向欣然説:“黃鶴樓必須展示歷史上的黃鶴樓文化,要成為黃鶴樓詩詞、傳説、楹聯、書畫、碑刻的載體。”好在這一主張得到領導支持,使得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建築施工設計、室內設計、公園總體規劃以及園林景觀設計……150張設計圖紙基本手繪,由於過度勞累,向欣然體重急劇下降。
1985年6月11日,黃鶴樓建成對外開放。當時互聯網還未普及,但黃鶴樓建成的消息還是迅速傳遍世界,並引起巨大反響。
“那時有不少武漢籍海外華人來信表達內心的激動。黃鶴樓重建,不僅恢復了武漢的城市地標,同時也讓武漢人的鄉愁有了寄託,凝聚起了海內外武漢人的感情。”幾十年來,世人對重建的黃鶴樓給予了高度評價,讓向欣然十分欣慰。
搞不好黃鶴樓,我去跳長江!
重建黃鶴樓主樓,需要600萬元人民幣。而那時中國經濟還很困難,出於成本考慮,有人反對重建。即便重建開始,也有專家不看好黃鶴樓的前景,認為30年也收不回這筆投資。向欣然認為,他們低估了黃鶴樓的經濟價值,也低估了湖北的發展速度。
在重建黃鶴樓的一次協調會上,有領導問向欣然:你能把黃鶴樓搞好嗎?向欣然答:搞不好黃鶴樓,我去跳長江!此言一齣,四座皆驚。
1985年是全面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第一年。這一年4月,湖北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確定了堅持改革開放、搞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基調。鄧小平視察南方併發表重要談話後,湖北進入發展快車道。2017年,湖北GDP位居全國第七位。
“黃鶴樓建成開放後,黃鶴樓公園建設仍在繼續。”向欣然告訴記者,黃鶴樓建成後,他還設計建造了南樓、白雲閣、擱筆亭、涌月臺、跨鶴亭等一系列人文景點以及建築,到2000年,向欣然退休前完成了黃鶴樓公園最後一個大型景點——吉祥鐘。這時,黃鶴樓創造的經濟效益不僅早就收回了當時的投資,還為公園後續建設持續提供了資金支持。
到2005年,黃鶴樓累計門票總收入達4億元。高鐵開通後,黃鶴樓更成為湖北旅遊的風向標。2010年,黃鶴樓公園接待遊客超過172萬人次,年收入首次破億,成為大武漢最具地標性的旅遊名片和對外開放的窗口。2017年,黃鶴樓遊客量達340萬人次,高峰時一天接待遊客將近5萬人次。2018年初,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來到黃鶴樓,並在西平臺觀看了京劇表演《美猴王賀新春》。
作為“天下江山第一名樓”和“江南名樓”,黃鶴樓已成為武漢一張亮眼的名片,自重建以來共接待遊客近億人次。歷史和現實相互映照,黃鶴樓早已走進武漢人的心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能參加黃鶴樓的重建,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向欣然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蔡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