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被冷落10年的沼氣,而今在松滋再度興盛,掀起一場農村生態能源革命——“藍色火焰”重新點亮農民生活
圖為:松滋農村居民又開始用沼氣生火做飯。
老農余元堯擰了一下沼氣灶上的打火開關,“噗”的一聲灶頭上立即騰起藍色火焰。“真好,真好!”他笑著念叨。
10月12日,在松滋市南海鎮拉家渡村,時隔10年,余元堯家再次用上了沼氣。對於沼氣,余元堯再熟悉不過。以前,他是自己生産沼氣自己用,現在,他接通的是附近沼氣集中供氣站的氣。
近半個世紀以來,余元堯見證了沼氣在松滋農村的大起大落。如今,被冷落長達10年後,沼氣再度歸來,點燃千家萬戶的灶臺。它的背後,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農村生態能源革命。
曾經沼氣紅極一時
10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輾轉找到85歲的李傳美老人,他是松滋沼氣能源“第一人”。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李傳美“追花期”到巫山等地養蜂,發現當地有農戶用豬糞發酵産生的氣體生火做飯,這是他第一次見識“沼氣”。回來後,他開始“土法上馬”打沼氣池。
“沒有水泥,就用石灰、煤渣和土混合的‘三合土’。”李傳美回憶,1969年,終於打出了第一口池子。沼氣産生後,用塑膠管引出來,才發現沒灶,用不了。後來,他找了一塊紅磚,在中間鑽了個拐彎的孔,因陋就簡做成了“沼氣灶”。
李傳美説,第一口池子打得太不專業,基本沒派上用場。直到1972年,才建成了“能用”的沼氣池。鄰居過來串門,發現李傳美在用沼氣燒水,不到10分鐘水就開了,水壺還白凈白凈的。當時的農戶都是用柴火燒水,不僅時間長,水壺也被熏得黑乎乎。在缺柴少電的松滋農村,沼氣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從此,李傳美的命運發生了大轉折,村民們紛紛邀請“李師傅”打沼氣池。後來,李傳美之子李家寶子承父業,組建了專業沼氣施工隊。他們3天就能打好一口池,訂單多到要排號。
高峰時,松滋農村沼氣用戶超過10萬戶,躋身湖北省沼氣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縣市。松滋市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楊書紅感慨:“幾乎是家家點火、戶戶冒煙。”
命運跌宕突遭“冰封”
一戶一池,生火照明,肥田種地。有著如此完美的模式,沼氣似乎會在松滋農村永久興盛下去。
正當人們對沼氣能源看好之時,突然出現了變局。李家寶介紹,進入新世紀,打工潮人群持續擴大,農村青壯勞力紛紛外出務工,家中老人無力打理沼氣池。加上生豬養殖模式轉變,由散養轉向規模化養殖。農戶不養豬了,就沒了豬糞,沼氣池斷了料。
曾經備受熱捧的沼氣,突然被冷落,幾近“冰封”。10年前,余元堯老人家停用了沼氣。李家寶的沼氣施工隊停擺了。在松滋農村,隨處可見廢棄的沼氣池。作為沼氣能源全國先進縣的松滋,一時格外尷尬。
隨後,松滋探索發展“大型養殖場+沼氣工程”模式。松滋市潔源沼氣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傑介紹,就是沼氣工程追著大型養殖場跑,與養殖場形成捆綁關係。
“沼氣工程依賴單個養殖場,十分被動,養殖場規模擴大,糞料多到‘吃不下’,養殖場縮小規模,又會‘吃不飽’。”黃傑説,“另一個重要問題,養殖基地多數選址偏遠,很難找到適合供氣的用戶,效益大打折扣,難以持續。”
解除“捆綁”迎新生
畜禽糞污污染,是農村生態環境不能承受之重。沼氣遭棄,不僅是能源問題,更事關生態環境大局。
出路在哪?楊書紅認為,唯有適應新形勢,才能讓沼氣能源起死回生。
沼氣工程與農戶、養殖場捆綁行不通,沼氣原料與畜禽糞污捆綁也行不通。松滋農村能源部門另辟蹊徑——解除“兩個捆綁”,打破“一戶一池”、養殖場配套沼氣工程的傳統模式,在新農村居民點建設適度規模的沼氣集中供氣站,把周邊沼氣原料收集運輸過來使用。一方面,他們解除沼氣與農戶、養殖場的捆綁;另一方面,解除沼氣與畜禽糞污的捆綁,擴大沼氣原料選擇範圍,將農作物秸稈和蔬菜尾菜納入,確保在養殖週期波動、畜禽糞污供應不暢時,也能穩定産氣。“以前我們建沼氣工程,是以‘畜’定沼,根據畜禽養殖地點和數量來確定沼氣工程的選址與規模。”楊書紅説,“現在,我們瞄準需求端,以‘戶’定沼,視農戶用能需求來配建沼氣工程。”
近年來,松滋開始在新農村示範小區、村落興建沼氣集中供氣站,新一輪農村能源利用改革成功破題。業主承建、專業管護、市場運營,沼氣集中供氣的“松滋模式”,開湖北省先河。
一場農村生態能源革命
松滋南海鎮拉家渡村沼氣集中供氣站,8個發酵池建在地下,兩個高大的綠色貯氣櫃立在地面,全程智慧控制,站內整潔衛生,沒有一絲異味。
該供氣站運營主體是松滋市潔源沼氣專業合作社。黃傑介紹,氣站與周邊10公里範圍內各類畜禽養殖場、生態農業基地分別簽訂原料、沼肥供銷合同。沼氣以每立方米2元的價格經管道供給周邊320多戶農戶,大幅低於液化天然氣,農戶搶著要通氣。年産2700余噸沼肥,以30元每噸的價格銷售給生態農業基地。
從糞污集中處理,到小區集中供氣,再到沼肥反哺種植,農業廢棄物被“吃幹榨凈”,形成了生態循環農業的完美閉環。
在松滋,像潔源這樣的沼氣專業市場經營主體已達6家。目前,松滋已建中小型沼氣工程191處,小區沼氣集中供氣工程20處,年産沼氣總量達500萬立方米。在眾多市場主體推動下,沉寂已久的沼氣能源成功“復出”,以全新形態走進千家萬戶,掀起了一場農村生態能源革命。
“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松滋這些年的探索實踐,與中央提出的‘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解決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的要求完全契合!”楊書紅興奮地説,“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推進農村生態能源革命的信心和決心。”(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磊 通訊員 廖義華 肖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