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修生態兩江碧 內修人文滿園春 宜都創成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湖北日報  2018-10-16 13:20:32

外修生態兩江碧 內修人文滿園春 宜都創成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圖為:宜都天龍灣國家濕地公園

  “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西晉文人袁山松在《宜都記》中,對宜都生態景觀不吝溢美之辭。

  一千多年後,長江清江綠浪翻涌、奔騰如昔。生長在兩江懷抱中的宜都兒女,肩負著保護母親河、拱衛三峽生態的歷史重任和時代擔當,再書綠色發展新篇——

  10月1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發佈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名單,宜都成為湖北兩個上榜城市之一,也成為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2018年,宜都先後斬獲五大“百強”榮譽: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品質百強縣市,振奮人心!

  又捧回一個“國字號”招牌,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欣喜地説:“宜都市上下將在‘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的激勵下,再鼓幹勁,外內兼修,生態人文並重,狠抓長江大保護,為築牢長江三峽生態屏障,落實‘綠滿荊楚’發展戰略,打造我國中部康養産業實驗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外修生態兩江碧 內修人文滿園春 宜都創成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圖為:陸城文峰公園

  高於國標 做120分的考卷

  宜都對綠色的追求,從未止步:2008年9月,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12年12月,成為湖北省首批“森林城市”;2016年2月,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市”稱號。

  2016年1月,宜都七屆五次黨代會發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號令。當月,宜都市委、市政府召開高規格、大規模的創森動員大會,全面開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征程。“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凝聚建設合力。宜都成立了以市委書記挂帥,市長為第一副組長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3年來,宜都市委、市政府召開創森相關會議20多次。

  提升規劃設計境界。宜都委託北京中森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編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規劃,以“三峽生態門城,兩江綠色明珠”為創森主題,編制了宜都市生態系統、綠地系統等17個專題規劃方案。

  2017年,宜都市委、市政府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納入“四城聯創”,形成部門協調、上下聯動的良性工作機制。

  宜都市委副書記王世斌説:“無論規劃還是實施,我們都按高於國家標準來執行,做的是‘120分的考卷’。”

  在造林上,通過三年努力,宜都森林覆蓋率達59.05 %,森林蓄積量達到317.76萬立方米,實際完成造林24200畝,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的21%。

  在投入上,形成政府投資、部門籌資、社會集資、勞務代資的多元融資機制。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3.8億多元,其中財政投資7.73億元,吸納社會投資16.1億元,遠高於國家考核要求。

  在群眾層面,第三方機構去年的問卷調查顯示,宜都公眾對森林城市創建的知曉率達98.36%、支持率達99.56%、滿意度達98.13%,均超過國家考核要求。

  在推進上,宜都市委書記單月督辦,市長雙月督辦,解決“老大難”問題。制定考核辦法,將創森工作納入各單位目標績效考核。實施極為苛刻的“未位問責”機制,每個季度對排位靠後的一個鄉鎮、3個市直機關約談問責。黨員“六聯六包”,每名黨員都有自己負責的區域。

外修生態兩江碧 內修人文滿園春 宜都創成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圖為:長江復綠

  城鄉共進 出門見綠村村建園

  滿眼皆綠,是宜都給人的第一印象。

  宜都將建設任務細化到各單位、各鄉村,重點打造城區增綠添景、十鎮百村靚彩、森林廊道景觀、森林植被修復、森林資源提質、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項生態建設工程。

  來到三江廣場,這裡原是一片荒地,如今成了城市公園。綠樹遮蔭、花草密布,步道、座椅等基礎設施完善,位於廣場中心的塑膠跑道,是周邊居民鍛鍊、散步的好去處。跑道環繞一塊大草坪,不時有鳥兒駐留。

  目前,宜都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3.26%,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11平方米,市民推窗見綠,出門500米就有休閒綠地。

  宜都創森講究應綠盡綠,生態停車場就是很好的體現。土老憨集團是當地一家果醋生産企業,集團駐地全無噪雜、鋼筋混凝土的傳統工廠固有印象,取而代之的是遊園、綠地和池塘。生産車間不遠處就是一個停車場,每個車位都有銀杏樹隔離、遮蔭,樹下種了三葉草、紅繼木等花草,地面用透水磚鋪成,磚孔也長著草。

  像這樣的生態停車場,宜都已建成14個,林蔭總面積2.8萬平方米,林蔭覆蓋率達40%。

  宜都還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小區、綠色廠區、綠色單位、綠色學校建設,全市建成區共完成綠化面積974.51公頃,喬木種植佔到城市綠化面積的75%。

  從城市到鄉村,來到高壩洲鎮的生態廣場,漫步林間,如同走入一處森林氧吧。廣場佔地17.65畝,栽植有銀杏、香樟、皂角等喬木,另有紫薇、碧桃、玉蘭等花木,間以小橋流水、亭臺水榭、鳥語花香,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農村遊園建設絲毫不遜色于鄉鎮。響水洞村遊園建於村委會前,將文化、休閒、健身要素融入其中,形成黨建、五美文化等多個主題。遊園面積5388平方米,園內有植物40余種,綠地率達到80%。

  宜都市天龍灣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建軍説,目前,宜都共有省級“森林城鎮”2個、省級“綠色示範鄉村”27個,省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村30個。每個鄉鎮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遊園、每個村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小遊園。

  宜都還以境內四條高速公路和兩條一級路為骨架,打造森林廊道景觀工程建設。目前,宜都通道綠化率達到93.2%,陸地森林網絡已基本形成。

外修生態兩江碧 內修人文滿園春 宜都創成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圖為:清江庫區水源地綠化

  生態治理 “傷疤”如今綠盈盈

  在過去大發展的情況下,宜都人民艱苦創業,幹出了“中國縣域經濟百強”。而快速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問題,生態治理刻不容緩。

  陸城街道辦事處的長江岸線修復,就是典型的例子。來到該街道辦的花廟堤防段,過去被砂石碼頭佔據,植被稀疏,環境惡劣。

  而今,經過長江岸線復綠工程,從岸邊向陸地延伸50余米的岸線上,楊樹、香樟等樹木整齊排列,林下滿是格桑花、麥冬等花草,遠遠望去,仿佛一條綠色絲帶鋪在岸邊。“我們不僅要把樹種活,還要把樹種美。我們根據岸線不同的土質情況,因地制宜栽植不同的樹種,保證綠化品質和效果。”陸城街道辦林業站站長鄧永春説。

  作為長江沿岸城市,宜都對水域岸邊的生態修復格外重視。2016年以來,宜都重點圍繞“清、關、退、拆、治”五個字,抓好生態修復專項工程。“清”,即清理長江岸線碼頭,取締非法碼頭74家,將境內原有20公里岸線碼頭縮減為8公里,對其中12公里進行生態復綠,現存碼頭廠區綠化面積不達標不準許開工。“關”,即關停煤礦5家,採石場5家,投資939萬元完成礦山植被修復1180.55畝。“退”,即重點抓好退耕還林和精準滅荒工程。截至目前,宜都共完成第二輪退耕還林2400畝,精準滅荒1666.7畝,超額完成省級下達的造林任務。“拆”,即全面拆除清江、漁洋河市轄水域養殖網箱,投資2.1億元,完成宜都全市555戶84.47萬平方米網箱拆除任務,清江斷面常年穩定在Ⅱ類水質以上。“治”,即紮實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創森以來共完成石漠化治理4.01萬畝。

  目前,宜都5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已全部實現生態復綠,綠化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宜都江河湖庫水岸平均林木綠化率達到85%,形成了健康完善的水系森林網絡。長江岸線綠化兼具防汛與景觀功能,不僅構築起環境優美的長江岸線防護林生態系統,百姓也充分享受到生態紅利。

外修生態兩江碧 內修人文滿園春 宜都創成湖北省首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圖為: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領取國家森林城市獎牌

  綠色富民 人均林業收入過萬元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位於宜都五眼泉鎮弭水橋村的九鳳谷景區,迎來了3.32萬名遊客。景區總經理周建軍欣喜地説,2018年遊客增長了30%以上。

  “我們的農家也變成景區的一部分了。”10月10日,筆者在弭水橋村看到,該村農戶房前屋後種植了欒樹、樟樹等喬木,農家小院草叢、綠樹間點綴著各式花卉。2018年五眼泉鎮以宜都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推進“美麗家園”建設,使鄉村綠化水準得到提升。

  通過實施“美麗家園”試點,村內農戶庭院綠化與醜溪及兩邊的櫻花、紫微、垂柳、景觀橋、農家樂等相映成輝,形成錯落有致、功能分明、精美別致的生態景觀帶。

  弭水橋村民説:“我們現在‘賣’的是生態、是綠色,要讓遊客們‘一到九鳳谷,渾身都舒服’!”村民們在旅遊帶動下,紛紛將田地租給公司種紫薇,自己再發展農家樂。2017年,九鳳谷年旅遊人數突破20萬人次,帶動所在村農家樂開辦達31家,吸納250多人就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宜都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宜都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四城聯創”辦公室主任吳光立説,宜都大力支持林業産業發展,在創建過程中以創建帶動産業,以産業促進創建,全市林業産業年産值近80億元,農民年人均林業收入超過1萬元。

  宜都大力推進柑橘、茶葉、花卉苗木等林業主導産業發展,2017年統計宜都共有柑橘31.8萬畝,茶葉12.4萬畝,花卉苗木7144畝。按照“一村一品”建設理念,建成小水果、花椒、楊梅、黃桃、金銀花等特色經濟林基地1萬多畝。特色林業産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強力引擎。

  培育農林龍頭企業。以柑橘採後處理初加工和罐頭深加工、茶葉加工為主,並延伸上下游相關産業,基本形成了完備的産業鏈。現有省級以上農林産業化龍頭企業16家,其中國家級1家。有種苗花卉、園林綠化等涉林新型經營主體87家。土老憨蜜柑、豐島罐頭、宜紅工夫茶等農林知名品牌20多個,其中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保護産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5個。

  壯大森林旅遊業。以全國康養産業試驗區為依託,發展了三峽九鳳谷生態旅遊度假區、三峽濕地、楊守敬書院、奧陶紀石林、天龍灣風景區等一批高品質的森林生態旅遊目的地。天龍灣國家濕地公園榮獲全國首批“中國森林養生基地”稱號。三峽九鳳谷、楊守敬書院獲評4A級景區。2017年,宜都接待森林旅遊遊客305.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2億元,均同比增長10%。(策劃:陳珊珊 組稿:吳光立 朱燦義 本版圖片由宜都市委宣傳部及曹禮達提供)

  宜都綠色發展“成績單”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縣域經濟百強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縣市

  ◆全國森林防火先進縣市

  ◆全國封山育林先進縣市

  ◆全國經濟林先進縣市

  ◆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百強縣市

  ◆全國城市綠化先進集體

  ◆全國柑桔之鄉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

  ◆湖北省森林城市

  ◆湖北省環保模範城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