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語文側重“文”而非“語” 全國最會學語文的“大咖”有這個共性
竇昕老師現場收穫了不少小粉絲
10月28日,大語文課程開創者“立思辰大語文”在武漢舉行發佈會,一群來自北大、北師大的全國最牛語文學霸聚首,吸引了1200多名學生和家長現場聆聽,共同探討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該如何學?最會學語文學霸們的共性又是什麼?
語文是什麼?全國首個提出“大語文”概念的傳奇語文老師竇昕認為,“語”是“漢語”;“文”是“文字”,是“文學”,是“文化”。但現今的語文課本仍然側重“語”而非“文”。但他和他的團隊發現,語文教育,有了文學的脈絡,語文學習才更成體系;有了文化的滲透,語文學習的內涵才足夠飽滿。語文學霸們的共性是——大語文側重“文”而非“語”。
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深入,語文已經成為中小學課程體系裏最為重要的學科,新的政策也對語文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學習早已不能停留在識字、閱讀交際、寫作這樣工具性的層面。竇昕認為,學生需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更廣的認識,對優秀古典文學有更加深的理解,對中外著名作家和作品有更加廣泛的涉獵。總而言之,語文將更加重視對學生文學、文化素養的培育,幫助學生從小搭建合理的閱讀結構,養成更加科學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樣的語文,才是一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關懷的大語文。
發佈會上全神貫注的聽眾
孩子們想學好語文,其實沒有捷徑,他們需要在12歲以前,在學習的黃金年齡就搭建起國學啟蒙、兒童文學、中外文學史文學寫作的體系,以歷史、人物、故事為線索,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構建這種能明顯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系呢?竇昕老師和北大中文系本碩連讀學霸邵鑫,向在場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詳細解析:
首先,讓語文變得輕鬆有趣,讓孩子愛上語文。豐富的歷史背景、妙趣橫生的人物故事、旁徵博引的知識講解、輕鬆的課堂氣氛,打破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習方式,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真正愛上語文。
其次,需要打破常規,進行有效積累。孩子們在愛上語文後,定期閱讀名著、翻譯文言文和詩歌、完成小練筆或者摘抄倣寫,能夠加深孩子的文學功底並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第三,厚積薄發、笑傲應試。系統而精準的點撥加上紮實的積累,使得孩子能夠笑傲應試。
最後,希望語文能讓孩子成為有修養的人。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從來都不是以優異的成績應對考試,而是要以賢者為友、以君子自居、以天下為己任,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立思辰大語文發佈會現場
在現場,還有很多學生家長存在的困惑是“我孩子讀了很多書,但在當孩子運用、表達的時候,比如可能寫作並沒有很突出,考試也並沒有很突出。原因是什麼呢?”竇昕表示,其實語文學習有“四個板塊”:輸入—積累—運用—輸出。很多家長會覺得輸入了,自然就會有輸出,那麼中間就少了有效整理、定向練習等一些板塊。所以,在語文學習中,需要強調積累和運用。語文學習一定要重積累,把真心喜歡的詞和句,一定要通過某種方式積累下來,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錄。竇昕建議,給孩子買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每天讓他摘抄20個自己喜歡的詞語,每週用這些詞語寫一段話,需要至少用上其中的15%。將此法連續用上3個月,孩子們的詞彙量就會大漲。(長江日報記者楊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