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培仁:妙手生花石拼畫
三峽宜昌網  2018-10-30 18:27:51

范培仁:妙手生花石拼畫

范培仁三十載精心鑽研,練就高超技藝,創作了數千幅三峽石拼畫。(記者 黃余洋 攝)

  一塊塊平凡無奇的石頭,在他的巧思妙想之下,幻化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一套桌椅幾種畫具,他巧手繪製,暗淡的石頭呈現出繽紛的色彩;一間陋室一處柴房,精美畫作滿屋,石頭帶來的藝術氣息縈繞其間……

  西陵區民間藝人范培仁,將天然三峽石粘攏成型,再用油漆描成畫,製作“三峽石拼畫”。三十載的精心鑽研,技藝不斷純熟,“三峽石拼畫”被越來越多人所知,甚至作為三峽特産受到遊客青睞。

  創作千幅石拼畫

  10月25日,天氣晴朗,西陵區夜明珠街道鎮平路社區,77歲的范培仁正把新創作的石拼畫《有德人天地寬》搬到院子裏晾曬。“昨天剛上了色,看著天氣好,就拿出來曬曬,幹起來更快。”范培仁邊搬邊説。

  小小的柴房院子裏,10平方米的地方全是石頭。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頭,全是范培仁撿回來的。“它們可是我的寶貝,不少是從老家襄陽、丹江帶回來的”,范培仁介紹,現在能撿到的三峽石越來越少,每次回農村老家,他都會將一袋一袋的石頭背回家。

  走進范培仁的家,簡陋的房間收拾得乾淨整潔,天花板上、墻壁上、地上幾乎全是他創作的石拼畫。范培仁説,近30年來他已創作了數千幅作品,現在留在家裏的,多是他鍾愛的。

  房間的小角落裏,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副老花鏡、一件圍裙、幾隻毛筆、數瓶顏料……就組成了范培仁的工作臺。戴上老花鏡,范培仁右手拿筆,左手扶住右手,細緻地為新作的石拼牡丹花上色,綠色的葉片、白色的葉脈、橙色的花蕊、紅白的花朵……

范培仁:妙手生花石拼畫

范培仁三十載精心鑽研,練就高超技藝,創作了數千幅三峽石拼畫。(記者 黃余洋 攝)

  苦練技藝終成名

  范培仁與三峽石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由於家庭負擔重,范培仁聽説石頭好賣,就抽空去西壩撿些好看的石頭,與愛人一起擺攤賣。

  “剛開始就是在石頭上上點清漆,後來又想著寫點字、畫個簡單的畫。”由於愛動腦筋,范培仁家的石頭特別是受歡迎,一天可以掙三四十塊錢,抵得上他一個月的工資。

  而師傅馬玉太的出現,則讓范培仁開啟了新的世界。當年,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人馬玉太來宜昌賣三峽石,看到范培仁的石頭後,連連搖頭説,“你這個石頭太不成樣了。”范培仁有些不服氣,可看到馬玉太的石頭後,徹底被他的技藝折服。

  范培仁把他接到家裏吃住,還四處帶他在宜昌找買家,幫他搬運石頭。范培仁的誠意感動了馬玉太,他不僅教他製作石拼畫的技藝,還建議范培仁到四川、重慶去學學看看。

  為了更好地創作石拼畫,只有小學文化的范培仁開始學繪畫、練書法、用心觀察萬事萬物。1991年,范培仁前往四川萬縣,學習石拼畫技藝。“為研究一幅石拼畫,我點了一碗牛肉麵,在萬縣一家飯店吃了幾個小時。”正是因為范培仁的執著,他的技藝不斷提高。

范培仁:妙手生花石拼畫

范培仁三十載精心鑽研,練就高超技藝,創作了數千幅三峽石拼畫。(記者 黃余洋 攝)

  願收徒弟傳手藝

  “做石頭拼畫時,最重要的是按照三峽石原有的形狀做畫。”范培仁講起製作石拼畫的心得。在作品《拼搏》中,范培仁用了一塊像腳掌的石頭,但這塊石頭有些殘缺,於是他用兩顆小石頭做了補充。“殘缺也是一種美,這樣的拼搏更有力量。”范培仁用其構思,保留石頭原本的形狀,讓畫作更具意義。

  石拼畫裏除了石頭,還需要與石頭嫁接的材料,范培仁慢慢尋找、多次嘗試,將最適合的材料用到石頭畫裏。《老鼠愛大米》的米,是用廢舊的席子做成的;蓮藕的根須,則多股銅線編織而成,比粽線更耐保存;《黛玉葬花》的鋤把選擇了用一次性的筷子作材料……

  “手藝熟練了,如果天氣好,做一幅石拼畫需要一個多星期。”范培仁説,現在身體不太好,眼睛得了白內障,雙手也抖得厲害,但石頭給了他樂趣,也教給他生活的智慧,他一直不願意停下來。

  如今,范培仁在家裏成立了“范培仁三峽石拼畫工作室”,也被設為“西陵區民間文藝傳習基地”。“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找到個好徒弟,希望這門手藝能傳下去。”范培仁期盼地説道。(本網訊記者 楊春艷 通訊員 鄭立艷 唐廷芳)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