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園林行業人才嚴重短缺——專家在漢探討解困之道
湖北日報  2018-10-31 14:14:19

  園林,被稱為亞自然。作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供給領域,園林行業發展近年來可謂欣欣向榮。然而,行業繁盛的背後,是人才嚴重短缺的尷尬。

  10月25日,“新時期園林行業發展與人才支撐”論壇在武漢舉行,湖北省內外60余位業內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人士,匯聚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探討園林行業人才培養,尋求破解之策。

  需求“井噴”——

  園林行業人才缺口大

  “園林行業體量,是無限天花板的市場。”論壇上,廣東棕櫚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強,如此評估園林行業繁盛的現狀。

  據他給出的數據,目前,全國園林行業的年産值有5500億元,未來5年將達到8000億元。

  棕櫚教育的母公司——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生態園林行業的龍頭企業。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棕櫚生態,年産值超過50億元。“巨大的行業體量,帶來人才需求的井噴。”付強説,目前,全國風景園林類高職以上院校每年培養3.5萬畢業生,仍供不應求。

  湖北省園林行業的規模也不斷壯大。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宋叢文教授介紹,2009年,湖北園林企業總數只有456家,到2017年增加到2011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從11家,增加到51家;上市企業從無到有,達到了6家。

  據測算,湖北省現有大小園林企業2011家,每年需要畢業生超過4000人。而湖北省每年培養的園林專業畢業生只有2800人(本科近1000人,高職1800人),缺口不小。

  問題還在於,在不到3000人的畢業生中,有40%左右的人因為待遇沒有達到期望,選擇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就業;有30%左右的人選擇改行。宋叢文説,本來就缺口大,還流失嚴重,這導致湖北省園林企業“招不到想要的,聘不到想去的”。

  破解供需矛盾——

  校企合作,産教融合

  如何破解企業“招不到想要的,聘不到想去的”?

  宋叢文分析,一方面學校教育要加強與企業的銜接,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應強化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根據學生個性以及崗位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分類培養:在培養設計師的同時,更多地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

  另一方面,園林企業要積極參與人才培養,開展校企合作,實現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産教融合,不是簡單的校企對接,而是企業要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宋叢文説,企業要破除重使用輕培養、重眼前輕成長的觀念,提升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據介紹,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嘗試“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合作開辦花藝設計方向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在這種模式下,學校和企業均為人才培養的主體,“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該專業學生連續入選第44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並多次獲得國家、省級比賽的大獎。

  數據顯示,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規模居中部地區高職院校第一,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6%,高於湖北省平均水準。

  補齊人才培養短板——

  “心修自然,強技養德”

  棕櫚教育總經理付強介紹,在棕櫚生態公司50億元年産值中,園林設計的産值只有4億元左右,其它産值都為園林工程所創造;在員工中,一個本科畢業生入職時的待遇只有3500元,而一個成熟的技術工人每天的打工收入可達170元。

  另據調查,60%的園林行業用人單位,可以接受專科及以下學歷的人員。這説明在園林行業,技能人才的含金量更高,而園林專業的本科生,大多實踐能力不足。

  華中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湖北省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高翅教授認為,園林是創造美好生活的行業,因此,高層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要強化“心修自然,強技養德”。他説,從業人員自己心中有美好,才能創造更美好的自然;自己技藝精湛,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高翅教授提出了園林人才培養的四個關鍵詞:一是情趣;二是時代,要與新時代合拍;三是地域,要有湖北特色,能進行個性化、創造性轉化;四是融合,企業與學校要融合。他説:“園林師應是能工巧匠,要具備工匠精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先宏 通訊員 程曉瓊 趙欣夢)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