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劇《馭馬記》在英國演出。(通訊員蘇卓琳攝)
應英國阿伯丁大學邀請,湖北省新編楚劇大戲《馭馬記》赴英演出,這部由莎士比亞歷史劇《理查三世》改編的劇目,係楚劇以整臺大戲首次亮相國外,令當地觀眾感到震撼。
11月15日,結束為期一週文化交流的劇組主創人員返漢,接受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
楚劇《馭馬記》由新洲區楚劇團創作演出,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武漢市新洲區委宣傳部、新洲區文化局聯合出品。該劇講述的是:古代玄王和武王兩兄弟征戰得勝歸來,繳獲一匹戰馬,由王位繼承人玄王晉獻給國王,引發弟弟武王嫉妒。為爭奪王位,武王設計殺害了玄王,並強娶玄王妃後又加害,並設計引玄王的兒子回國加以謀害,最終武王成功登基,卻引得眾叛親離,玄王的另一個兒子率兵征討將武王殺死,成功復仇。
楚劇《馭馬記》在英國演出。(通訊員蘇卓琳攝)
該劇承襲了莎翁原劇對人性的悲憫與反思,但在人物、劇情、臺詞等方面盡可能地實現本土化,讓即使不熟悉莎翁原作的觀眾看起來也不會産生距離感。表演方面,唱念做打等戲曲表現形式,融入楚劇傳統的“人聲幫腔”,使情感表達更富穿透力和感染力,體現了劇種特色。
“給我一匹馬,我拿皇位換取它”,馬在莎翁原劇中是重要的道具,此劇改編的亮點之一,即將馬角色化為“禦馬”,由借調來的京劇武生飾演,把人物性格中慾望、陰謀等以戲曲形式外化表演出來,頗具新意。當“禦馬”以特色的造型、翻騰的武打動作出場,並配以胡琴模倣的馬嘶鳴聲,當地觀眾頓時被吸引。雖然他們不一定認識演員服飾上的“馬”字,但理解起來毫無障礙。
本次赴英演出為期一週,11月8日下午,在阿伯丁大學埃爾芬斯通劇場,該校孔子學院院長米歇爾敲響劇團贈送的漢鑼,“咣”的一聲,大戲開場。臺上,演員全情投入,台下,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坐在走道上的一家四口,挑選了無遮擋的最佳席位,連4歲孩子也看得目不轉睛,不吵不鬧。
西方把中國戲曲叫做中國歌劇,蘇格蘭歌劇院拓展部經理大衛遜説,作為同行,也是職業敏感,她是一隻眼睛看臺上,一隻眼睛看台下。劇中玄王一家的命運深深打動觀眾,她旁邊的長者一直在抹眼淚。整場演出鴉雀無聲,演出結束後,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演員兩次謝幕,觀眾不捨離場。
當地媒體對演出進行報道。
11月9日,《馭馬記》最後一折《哭馬夢馬》亮相帕斯市音樂廳,作為SCEN(蘇格蘭中國教育聯盟)青年峰會壓軸節目,眾多與會專家和英國中學生觀看。演出結束後,聯盟主席麥考利發來郵件,代表聯盟感謝劇團的精彩演出,稱演出絕對震撼,從觀眾反饋可以看出,這些中學生是多麼印象深刻。唯一的遺憾是沒有看到全劇,期望劇團能重返蘇格蘭。
期間,劇團與蘇格蘭皇家歌劇院進行文化交流。該劇改編顧問、武漢大學莎士比亞研究專家熊傑平博士,以講座形式向英國觀眾介紹楚劇知識和該劇情況。熊傑平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該劇引發當地學者極大關注,阿伯丁大學音樂系前主任Eddie教授在與他交流時談到,這部改編莎士比亞作品的楚劇為什麼能震撼英國觀眾,應該就是批評家布魯姆所説,“經典就是熟悉的東西陌生化了。”新洲區楚劇團團長童文春稱,此前,該團原創楚劇《懸魚太守》在全國成功巡演。本次《馭馬記》赴英國演出,標誌著該團劇目創作邁上新臺階。對地方劇團而言,出國演出既是榮譽,更是機會,希望今後有機會將原汁原味的楚劇傳統經典帶給外國觀眾。(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李傑 實習生彭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