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叫醒“裝睡的人”激勵“脫貧學霸”——團風多措並舉扶貧先扶志
團風縣多措並舉,在“扶志”上做文章,激發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鬥志,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11月上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這個貧困縣,探尋扶貧先扶志背後的故事。
我脫貧我光榮
“愛心超市”,營造爭趕比超氛圍
“孫書記,上個月我和周足明家都是滿分吧?”
11月8日,一大早,團風縣總路咀神樹鋪村村委會裏,貧困戶童明元急切地問村支書孫萍。
童明元口中的周足明,是該村6組的貧困戶。
2014年,周足明的兒子患重疾,媳婦和他離了婚,全家因病致貧,生活困難。
但周足明並沒有被不幸擊垮。養牛、養雞、養魚,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離脫貧也越來越近。
2017年,團風縣探索創辦“愛心超市”:向貧困戶發放“積分卡”。貧困戶通過參加戶主會、公益衛生活動、自主發展産業脫貧、外出務工增收、“六凈一整齊”活動、學習培訓等積分項目,獲取愛心積分,憑愛心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物資,每個月50分為滿分。
勤勞的周足明很快成了村裏的“學霸”,月月滿分。村裏一些人坐不住了。
隔壁的童明元,前幾個月月均只有40多分,很不甘心。一對比,原來是公益衛生活動參與不夠積極,做清潔“只掃門前雪”。
如今,每到週五的公益勞動日,童明元總是一大早就起床,和其他村民一道把村裏角角落落打掃得乾乾淨淨。
“産業發展也不能放鬆,每項分都要爭取拿滿,不然沒面子哦!”2017年,童明元家買了20隻小雞,如今已接近50隻。“你看!我上個月兌了2大袋麵粉,8袋麵條!”童明元帶記者去廚房參觀了他的“戰利品”。
5組的賈婆婆,過去“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如今也加入到大夥兒中來。
過去推不動,現在比著幹。積分多起來,愛心超市也越來越紅火。記者在該鎮超市登記賬簿查閱到,僅11月7日一天就有四個村的貧困戶前來兌換了近2000分的生活物資。
截至目前,團風縣已建成11家公益“愛心超市”,243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18514戶參與積分活動,共計發放“愛心卡”18514張,截至2018年9月底,團風縣總積分644.1萬分,已兌換363.6萬分,兌換的物品價值420萬元。
引導貧困戶自主努力,營造爭趕比超氛圍,團風通過開展“我脫貧我光榮”示範戶、“巾幗脫貧示範戶”等評選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營造勤勞致富、光榮脫貧氛圍,增強貧困戶脫貧的動力和能力。
沒有一輩子的懶漢
攻克老大難,叫醒“裝睡的人”
在杜皮鄉三廟河村,63歲的陳明成在村裏曾經是出了名的懶人,20多年前家庭也因為“懶”而散了,兩個兒子也和他斷了來往。“沒錢過生活了,就去打兩天工。吃了上頓,沒了下頓,整天混日子。”陳明成告訴記者,2015年他滿了60歲,年紀大了,零工的活兒也不好找了。怎麼辦?
剛開始,陳明成指望著靠親戚接濟繼續混日子。村幹部三番五次上門,動員他搞點産業。“現在扶貧有政策,種養有補貼,自己養活自己,不看別人臉色吃飯,這樣不好嗎?”
錢從哪來?種養點什麼?幹不幹得好?陳明成心裏沒底。
陳明成的母親前些年去世,屋子還空著,屋後有山林,屋邊有水塘。村幹部們建議,養雞。
2017年,陳明成找親戚借來1.5萬元本錢,一口氣買了500隻雞苗。從買進雞苗的那天,他也成了村幹部們的重點“監督戶”。
聯繫專家培訓、對接銷售渠道,2017年底,老陳一下子賣了100隻雞,當年收入1萬元,親戚的錢立馬還了一半。
好事還在後頭。聽聞老陳養雞的事,兩個兒子主動聯繫了父親,隔三岔五回來給他幫忙,父子團圓了。“日子一下子有了奔頭。”2018年,陳明成申請到了5萬元扶貧貸款,養殖規模也一下子擴大到了1500隻。
為了讓土雞更健康,味更美,賣出好價格,陳明成還在自家門口種了青菜,和飼料摻在一起喂雞。“白天忙得坐不下來。”曾經的懶人,已經變成了村裏出名的大忙人。“想脫貧致富,終究是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實現,這樣心裏更踏實!”陳明成感慨説。“俗話説,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但是我們相信,沒有一輩子的懶漢,我們必須要攻克這些老大難。”在團風縣扶貧辦主任張松林看來,脫貧要治愚,更要治懶。
把懶人“叫醒”,團風縣組織黨員幹部深入灣組召開貧困戶主會、灣組群眾會,面對面解釋政策措施,手把手幫扶貧困戶,不遺餘力改造“懶人”,為貧困戶注入自力更生“強心針”。
創新金融扶貧機制
讓想幹事的人,有條件幹
脫貧致富,最終要靠貧困群眾自身。心熱起來,行動才跟得上去。
11月9日,艷陽高照。回龍山鎮烏龍庵,68歲的李光田剛剛放完牛,準備到菜園子裏忙活。李光田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2016年,李光田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垮了,他和婆婆平時沒什麼積蓄,一夜之間成了貧困戶。村裏幫助爭取了部分幫扶資金,但要重新建房,只是杯水車薪。東拼西湊,把房子修了起來,李光田欠下一屁股債。
李光田想幹事,可是已經欠了債,哪還有資金去幹別的?試著找銀行借貸,卻因為年齡問題卡在了貸款政策大門之外。
村幹部了解到他的難處後,第一時間找到他談心鼓勁,紛紛動員私人借錢給他發展産業。
當年,李光田靠找私人借債養了幾頭牛,但因養殖週期長,賣牛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當時,村裏有個老闆承包了200多畝林地。村裏掌握信息後,村幹部們帶著李光田去談轉包,採取每年交1000元租金“分期付款”的形式,最終包下了40畝林地。很快,地裏種上了芝麻、花生、油菜、紅薯等,養牛的飼料和兩老的口糧,都有了。
2018年,團風縣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向銀行爭取政策,放寬扶貧小額信貸貸款資格的年齡限制,60歲以上貧困戶只要發展産業,也能貸到款。
李光田的機遇來了。2018年5月,李光田申請了小額貸款,拿到了3萬元。拿到錢,他又去買了幾頭牛,養牛數量一下子增加到了10頭。“等到年底,把這些牛賣一部分,債務就能慢慢還清了!”李光田充滿信心。
和李光田一樣幸運的,還有沙裏畈5組的60歲老人吳秋林。前兩年,老伴患喉癌。依靠扶貧小額貸款,吳秋林開起了副食店,2018年已經脫貧。“讓想幹事的人,有條件幹!只要想脫貧,年齡不是問題!”團風縣充分發揮扶貧小額信貸支撐作用,推動財政扶貧政策與金融扶貧有機結合。投入財政資金,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與合作銀行簽訂協議,撬動金融資金3.02億元支持貧困戶和市場主體發展,戶貸率達到40%以上。
團風縣針對貧困戶開辦了種植、養殖、縫紉、電商、月嫂等專項技能培訓班,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增強貧困戶脫貧技能。有了一技之長的貧困戶,重新燃起脫貧致富的希望之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孟靜 通訊員 劉建安 陳利)